暝色上高楼,砧声处处秋。
月从今夜满,人在异乡愁。
乌鹊栖难定,星河影欲流。
邻家莫吹笛,归思不能休。

《秋兴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两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作者当时客居夔州,作此组诗以抒怀。

“暝色上高楼,砧声处处秋。”黄昏时分,登上高楼眺望,只见暮色沉沉,砧声阵阵传来。

“月从今夜满,人在异乡愁。”今夜的月光格外明亮,可我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心中不免生起忧愁。

“乌鹊栖难定,星河影欲流。”那乌鸦不知飞向何处,而银河却像一条流动的河影。

“邻家莫吹笛,归思不能休。”不要吹起悠扬的笛乐吧!我思念故乡的心情无法排解。

赏析:这是一组写景抒情诗,表现了游子在异地的孤独、苦闷和思乡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细腻,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首句写登高所见,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暝色”点明时间,也暗示出日暮时登高望远的孤独心情。“砧声”是古代妇女纺织时敲打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借指女子捣衣之声,写出了秋天傍晚的景象。“处处”表明不是一处,而是到处都听到砧声。这两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也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寞的氛围。

颔联是说,今晚的月亮特别圆,而我却身在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惆怅和伤感。这里的“满”字,不仅写出了月亮的明亮,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看到乌鸦盘旋在空中,而自己却像被流放一般无处可去;仰望夜空中的银河,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方向。这里的“乌鹊”,既指天上的乌鸦,又暗指自己的飘泊无定;“星河”则是指天空中的银河。这两句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夜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尾联则是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听到邻居家的笛声,不禁想起家乡的夜晚。此时,他的思绪已经飞回了家乡,但他却不能回家。因此,他只能默默地听着笛声,直到它消失在夜色中。这里的“莫吹笛”,既是对邻居的提醒,又是对自己情感的一种压抑;而“归思”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整首诗以“暝色”、“砧声”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寂、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既有外在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又有内在的心理活动相映衬,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真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