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叆叆,被东风、剪做琼裾瑶玦。玉女群游飞素盖,光动青皇宫阙。寒食梨花,清明柳絮,飘向中和节。杏楼人醉,冰容相映红颊。
还想西子湖边,踏青埋路,冷透罗鞋结。谁在画船闲弄水,好似剡溪舟楫。蝶粉都迷,莺黄难至,燕子噤无说。晴光何在,夜庭误认花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了解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赏析。
此诗写于癸未(1093)春二月,诗人在杭州西湖游玩,写下了这首诗。首联写春天的景象;颔联写寒食、清明时的景色;颈联描写西湖的美景;尾联抒发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之情。
“酹江月”是词牌名。
“癸未春二月中旬之未雪盈数寸”,这是第一句,交代了时间与季节,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
“春云叆叆,被东风、剪做琼裾瑶玦”,这是第二句,描写春天的云彩被风吹得飘飘扬扬,如同仙女身上的裙子和玉佩一样,美丽而飘逸。
“寒食梨花,清明柳絮,飘向中和节”,这是第三、四两句,描绘了梨花和飞絮飘落的场景,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杏楼人醉,冰容相映红颊”,这是第五、六两句,描写了杏花盛开时人们沉醉其中,面颊如冰的美丽景象。
“还想西子湖边,踏青埋路,冷透罗鞋结”,这是第七、八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西施湖畔美景的向往之情。
“谁在画船闲弄水,好似剡溪舟楫。”这是第九、十两句,描绘了画船上的人悠闲自在地划水的情景,如同古代的游侠般潇洒自如。
“蝶粉都迷,莺黄难至,燕子噤无说”,这是第十一句到第十二句,描写了春天里蝴蝶飞舞,黄莺啼鸣,燕子低飞的美丽景色。
“晴光何在?夜庭误认花月”,这是第十三、十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晴朗天气的期待和失望。
【答案】
“酹江月”是词牌名。
“癸未春二月中旬之未雪盈数寸”,这是第一句,交代了时间与季节。
“春云叆叆,被东风、剪做琼裾瑶玦”,“春云”是指春天的云彩。“白玉堂”指代西湖。“被东风”是指春风将白云吹拂成各种形状。“剪做琼裾瑶玦”是指春风把云吹成了像衣服一样的云朵,又像玉佩一样的形状。
“寒食梨花,清明柳絮,飘向中和节”,“寒食”和“清明”都是节气名称,分别在清明节之前和之后,“中和节”即农历二月十五日,也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日。
“杏楼人醉,冰容相映红颊”,“杏楼”指的是杭州西湖边的杏花楼。“冰容”是指面颊像冰一样白净。“红颊”是说面颊像桃花一样红润。
“还想西子湖边,踏青埋路,冷透罗鞋结”,这是第六句到第七句,意思是还想去西子湖畔赏花踏青,可是脚下的鞋子却因为寒冷而结了一层霜似的硬壳。“西子湖”就是今天的西湖。
“谁在画船闲弄水,好似剡溪舟楫”,“画船”指的是有画装饰的小船。“剡溪”是绍兴附近的一个地名,这里借指美丽的小船。
“蝶粉都迷,莺黄难至,燕子噤无说”,“蝶粉”是指蝴蝶翅膀上的花斑,“莺黄”是黄色的莺歌。“噤无说”意思是连话都不想说。
“晴光何在?夜庭误认花月”,“晴光”是晴天的阳光。“夜庭误认”意思是误认为白天的花朵和月亮出现在夜晚的庭院中了。
“夜庭误认花月”的意思是:夜里庭院中也出现了像白天花朵和月亮一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