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百尺临江上,水色山光共环向。
君王行乐年复年,凤阁龙楼隐层嶂。
神娥归来暝色寒,佩声缥缈青霄间。
朝云暮雨竟何在,苍枫丹桂盈秋山。
当时谁擅高唐赋,宋玉才高欣际遇。
往事悠悠不可论,台前老树西风怒。

【诗句解释】

十台怀古姑苏台

瑶台:指苏州的姑苏台。

百尺临江上,水色山光共环向。

君王行乐年复年,凤阁龙楼隐层嶂。

神娥:指传说中的巫娥,相传她是月精。暝色寒:傍晚时分天色昏暗。

佩声缥缈青霄间:佩声飘荡在高空之中,如同仙家所居。

朝云暮雨竟何在,苍枫丹桂盈秋山。

当时谁擅高唐赋,宋玉才高欣际遇。

往事悠悠不可论,台前老树西风怒。

【译文】
姑苏城的台上耸立着百尺的高楼,水光山色环绕四周。
君王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来这里游玩,但凤阁和龙楼却隐藏在重重山峦之间。
巫娥归来时天色已晚,她的身影映照着周围的景色显得有些寒冷。
她的佩带声音缥缈不定,仿佛能飘到天上。
曾经有朝云暮雨的日子,如今那些地方早已不复存在了。
那年秋天满山都是红黄相间的枫叶和桂树,让人感到生机勃勃。
当年有谁能写出《高唐赋》这样的佳作?只有宋玉的才华让他得到了皇帝的青睐,并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的事,只能去感慨和追忆。
姑苏城的台上现在只剩下了一棵老树,秋风中它独自挺立。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十台怀古”为题,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来表达对历史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姑苏台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第一句“瑶台百尺临江上,水色山光共环向。”描绘了姑苏台高耸入云、与江水交相辉映的景象。这里的“瑶台”指的是姑苏台,而“百尺”则形容其高大雄伟。“水色山光共环向”则进一步描绘了姑苏台周围的自然景观,既有江水的碧波荡漾,又有山色的苍翠欲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二句“君王行乐年复年,凤阁龙楼隐层嶂。”则转入主题,描述了帝王在这里寻欢作乐的情景。“君王”指的是古代的君主或帝王,他们常常喜欢在这里游玩享乐。而“凤阁龙楼”则是古代皇宫中的建筑,象征着权力和地位。“隐层嶂”则描绘了这些建筑在层层叠嶂的山峦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这句诗既展现了帝王的奢华生活,也表现了姑苏台的壮丽景色。

第三句“神娥归来暝色寒,佩声缥缈青霄间。”则转向了神话传说。“神娥”是指传说中的仙女,这里可能指的是月神。“暝色寒”描绘了夜晚的寒冷气息。而“佩声缥缈青霄间”则描绘了仙女归来时的神秘景象。这里的“佩声”可能是指仙女身上的饰品发出的悦耳之声,而“缥缈青霄间”则形容这些声音仿佛飘荡在天空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第四句“朝云暮雨竟何在,苍枫丹桂盈秋山。”则转向了现实。“朝云暮雨”可能是指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而“苍枫丹桂盈秋山”则描绘了秋天的山林景象,其中充满了苍劲有力的枫叶和鲜艳夺目的桂花。这句诗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体现了自然的美好。

第五句“当时谁擅高唐赋,宋玉才高欣际遇。”则转向了历史人物。“高唐赋”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作品,可能与这首诗的主题有关。而“宋玉才高欣际遇”则提到了历史上的文人宋玉,他因为才华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这句诗既表现了文人的才华和命运,也体现了历史变迁的影响。

第六句“往事悠悠不可论,台前老树西风怒。”则转向了历史的话题。“往事悠悠”可能是指历史的长河,无法追溯。而“台前老树西风怒”则描绘了这棵老树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这里的“西风怒”形容了秋风的猛烈,也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变迁的残酷。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叹,也表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

这首诗通过描绘姑苏台的美丽景色和历史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