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哙沽名堕庙社,燕昭信是真王者。
黄金不惜筑高台,郭隗能言千里马。
一时云集俱英豪,剧辛乐毅非儿曹。
建功已酬国士报,声名不让燕山高。
春秋义战由来少,何限生灵膏野草。
王风不作周道东,慷慨令人怀二老。

【注释】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的宫殿。子哙:指吴王夫差。沽名:求取名声。堕:毁坏。燕昭:指燕国的君王,即后来的燕昭王。信:确确实实,确实。郭隗:战国时燕国贤相。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剧辛乐毅:都是战国时的著名勇士。非儿曹(不是小孩子):他们不同于一般人。燕山:指燕国的都城蓟。义战:正义的战争。由来:从来。膏野草:使草木沾污,指给百姓带来灾难。王风不作周道东:周天子的德政不施行于东方。慷慨:慷慨悲歌。二老:指燕昭王和郭隗。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首句“子哙”是借用历史典故。据《吕氏春秋·本味》载,商汤灭夏桀后,将桀之妃妺喜赐给夏桀的儿子夏革。夏革因惧而逃到有鬲氏(今山东聊城)。有鬲氏以美女女乐献之,夏革为报其恩而请以美女易璧,有鬲氏不悦,遂杀之。后人因此以“子哙沽名”比之。次句承上句,说燕昭王即位之后果然重用贤能之士,如郭隗所说的那样,他能够发现并重用千里马般的人才。三、四两句写燕昭王重用人才,招揽了一大批英雄豪杰,使他们各尽其才,为燕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剧辛乐毅”指剧辛、乐毅二人,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勇士。“一时云集”是说当时燕国聚集了众多的英才。五、六两句写这些英雄豪杰的英名远扬,他们的战功和声名与燕国的都城蓟山一样高耸入云。七、八句写战争带来的灾难,诗人对燕昭王重用人才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燕昭王的用人之道可以与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媲美,甚至还要超过他们。九、十句写燕昭王重用人才的结果,不但为国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赢得了极高的声望,连声名都超过了昔日的燕国王室。最后两句写诗人感慨不已。燕昭王虽然得到了像郭隗这样的贤才,但是周道(即周王室)在东方并没有得到实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最后两句写燕昭王重用人才的做法令人感慨。燕昭王虽然得到了郭隗这样杰出的人材,但是周王朝的德政没有在东部地区实施,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和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