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财有至乐,岂不在读书。
朝夕坐展卷,何必论三余。
无位有大权,岂不在作史。
上下古今间,褒贬由一己。
左氏本彬彬,马班亦继起。
文采烨以光,直笔垂千纪。
云胡魏晋来,祗以饰怒喜。
所恶西施𡟎,所好无盐美。
鉴别昧人伦,传闻凭口耳。
掘井得一人,渡河乃三豕。
编简虽浩繁,君子意所鄙。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读书、作史和文采的重要性。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首
- 诗句: 无财有至乐,岂不在读书。
- 注释: 没有财富却能体会到快乐,难道不是因为读书吗?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读书带来的乐趣和价值,即使没有物质财富,书籍也能提供精神上的满足。
第二首
- 诗句: 朝夕坐展卷,何必论三余。
- 注释: 早晚坐在书桌前阅读书籍,为什么要讨论“冬学”或“夜学”的时间呢?
- 赏析: 诗人反对将学习时间局限于特定时间段的做法,认为学习应当是全天候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第三首
- 诗句: 无位有大权,岂不在作史。
- 注释: 虽然没有高位,但拥有大权,难道不是通过写历史来实现的吗?
- 赏析: 诗人指出虽然可能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如果能够通过撰写史书来记录和传承知识,那么也是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
第四首
- 诗句: 上下古今间,褒贬由一己。
- 注释: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的看法。
- 赏析: 诗人提出评价事物应该从个人的主观角度出发,强调了个人见解的重要性。
第五首
- 诗句: 左氏本彬彬,马班亦继起。
- 注释: 左丘明的《春秋》,司马迁的《史记》,都是后来才出现的好作品。
- 赏析: 诗人赞扬了这两位历史学家的作品,认为他们的书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第六首
- 诗句: 文采烨以光,直笔垂千纪。
- 注释: 文字的光彩耀眼,直抒胸臆的笔迹流传千古。
- 赏析: 诗人称赞了文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表达了对文学作品的推崇。
第七首
- 诗句: 云胡魏晋来,祗以饰怒喜。
- 注释: 为什么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只是用来装饰愤怒和喜悦的情绪呢?
- 赏析: 诗人批评了当时社会过分追求形式美而忽视内容真实的现象,表达了对现实主义的追求。
第八首
- 诗句: 所恶西施𡟎,所好无盐美。
- 注释: 最讨厌的是西施那样的美女,最喜欢的是无盐那样的丑女。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他的审美观,认为真正的美不应该只体现在外表,而是内心的善良和真诚。
第九首
- 诗句: 鉴别昧人伦,传闻凭口耳。
- 注释: 判断是非时往往会迷失于人伦,消息的传播往往依赖于耳朵和嘴巴。
- 赏析: 诗人批评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盲目跟风和片面听信他人意见的现象,呼吁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十首
- 诗句: 掘井得一人,渡河乃三豕。
- 注释: 挖井时挖到一个人,渡河时却发现有三只猪。
- 赏析: 诗人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了做事时的失误和混乱,提醒人们要注意细节和谨慎行事。
第十一首
- 诗句: 编简虽浩繁,君子意所鄙。
- 注释: 编写的书籍尽管繁多,但君子并不看重它们。
- 赏析: 诗人认为书籍的价值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君子更重视书籍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