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萧条。恰桃霞已尽,梨雪初飘。云霾嗔丽景,风雨妒佳期。
山中行乐本寥寥。那更值、年荒酒价高。诸生共高咏,只闲静,胜嬉游。
千嶂暝,故人远,泞妨马,水平桥。象筵宝瑟何由见,与谁共羽觞浮。
兰亭遗迹长蓬蒿。怎能句、山阴棹小舟。对景度新曲,独堪向,故人求。
燕归慢·上巳雨
燕子归来,春雨霏霏。 花径萧条。恰桃霞已尽,梨雪初飘。云霾嗔丽景,风雨妒佳期。山中行乐本寥寥。那更值、年荒酒价高。诸生共高咏,只闲静,胜嬉游。
注释:燕子回来了。春天的雨纷纷洒洒。花径显得萧条冷落。(这两句写景,描绘出上巳节时节的萧瑟景象。)桃花盛开的景象已经过去了,梨花瓣儿刚刚飘落。天空阴云密布,嫉妒着美好的景色;雨水滂沱,妒忌着良辰佳期。在这山里游玩的人本来就很少。更不用说遇上荒年,酒价又特别昂贵了。大家在一起高声吟咏。只有悠闲安静地享受乐趣,才胜过游乐嬉戏。千山万嶂在黄昏时,故人远隔,泥泞妨碍着骑马行走,小溪流水横亘在桥头。象床和玉瑟这样的宝器,我哪里有机会见到?又能跟谁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歌呢?兰亭的遗迹长满了蓬蒿。怎么能说句诗呢,就在山阴乘小船。面对着美景吟诵新曲;只有独自面对故人苦苦寻求。
赏析:
《燕归慢》是柳永为上巳日宴集而作。词中描写了作者在兰亭聚会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上阕开头四句写景,“燕归”、“上巳”交代节令,“花径”点明地点,“萧条”二字总括前文景物,渲染了宴会前的寂寞气氛。“恰桃霞已尽”三句写春光消逝。“云霓”“风雨”都是天象,“嗔”是嗔怪的意思。“妒佳期”三字写出春光被雨所夺,令人妒恨的心情。
下阕开头四句写宴会中的欢聚。“山中行乐本寥寥”一句说明宴会之少,“更值”一词表明其原因。“诸生”指同辈之人。“何由见”即如何能看见,言其难得一见。“与谁共”三字道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象筵”,象牙雕的筵席。“何由见”三字表明其难得一见。“羽觞浮”三字道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
结尾四句写别后思友。“兰亭遗迹长蓬蒿”一句暗用王羲之《兰亭序》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兰亭遗址的怀念。“怎”字表示疑问语气。“独堪向”三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故人求”三字表明自己渴望与故人的重逢。
全词情景交融,情韵悠长,语言流畅,富有民歌风味,是宋代文人词中的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