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烈烈吹黄沙,稽落山下愁云赊。明妃马上面如玉,万里去适单于家。
玉关渐远人烟绝,回首汉宫唯见月。琵琶掩恨去路长,塞雁叫寒天欲雪。
天欲雪,狐兔愁,殷柽萧萧古塞秋。愿将一掬思乡泪,寄与黄河东去流。
君不见古来战士长城死,白骨累累多似蚁。妾身虽辱亦不辞,忍使健儿为舆尸。
明妃引
阴风烈烈吹黄沙,稽落山下愁云赊。明妃马上面如玉,万里去适单于家。
玉关渐远人烟绝,回首汉宫唯见月。琵琶掩恨去路长,塞雁叫寒天欲雪。
注释: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嵩创作的杂言诗。
- “明妃”指的是王昭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王昭君被迫嫁入匈奴的无限悲伤之情,以及对明妃请求出塞和亲的做法无比的钦佩。
- “阴风”和“黄沙”描绘了荒凉的环境,突出了王昭君离别时的孤独和无助。
- “稽落山”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理位置或自然景观,增加了诗歌的背景氛围。
- “明妃”骑马出发时如同白玉般高贵,形象地描绘了王昭君的美丽与高贵。
- “玉关”通常指长城的一个关口,这里借指边防要塞。
- “渐远”意味着距离的增加,表达了王昭君离乡背井的凄凉。
- “人烟绝”形容边疆荒凉、人迹罕至的景象。
- “唯见月”表达了王昭君在异域孤独无依的状态。
- “琵琶”是一种乐器,常用来表达离别的哀愁,这里的“琵琶”可能也象征着王昭君的悲伤心情。
- “塞雁”指的是来自边塞的飞鸟,可能象征着思乡之情。
- “天欲雪”描绘了天气的变化,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寒冷。
- “狐兔愁”可能是指野兽感受到严寒而感到的忧虑,也可能隐喻着边疆的不安和危机。
- “殷柽萧萧古塞秋”以萧瑟秋风和古塞为背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 “愿将一掬思乡泪,寄与黄河东去流”表达了王昭君将思念家乡的心情化作泪水,随河流向东而去的愿望。
- 整首诗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边疆的严寒和内心的温暖,强调了诗人对王昭君遭遇的同情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因战乱而不得不离家远行的王昭君的形象。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人物的情感和环境的氛围紧密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首句“阴风烈烈吹黄沙,稽落山下愁云赊”,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打下基础。接着,“明妃马上面如玉,万里去适单于家”通过对比明妃的美丽与她的困境,突显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玉关渐远人烟绝,回首汉宫唯见月”进一步描绘了王昭君离开家园、面对未知未来的孤独和恐惧。
在情感表达上,“琵琶掩恨去路长,塞雁叫寒天欲雪”不仅描绘了王昭君的旅途艰辛,还暗示了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忧伤和期待。“天欲雪,狐兔愁”则通过自然现象反映了王昭君所处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寄与黄河东去流,君不见古来战士长城死,白骨累累多似蚁”则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王昭君作为一个美丽女子在战争中所承受的痛苦和牺牲,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厌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以及和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