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芳华而无与娱兮,肆踯躅而增忧。情怦怦以自失兮,涕浪浪而难收。
遂升高而望远兮,冀仿佛而遘之。见浮云之上征兮,倏变态而苦迷。
独儃佪而不进兮,策羸驷之班如。顾途穷而日暮兮,竟侘傺而忘归。
睇林岗之丛簿兮,烂盈盈其华滋。玩芳条之可撷兮,又焉得夫同车。
嗟流光之飘忽兮,老冉冉之将至也。指白日以矢予心兮,敢奇褒之或贰也。
欲怀沙以自赴兮,恐余诚之弗识也。惟忠贞以固守兮,庶前修之可企也。

【注释】

芳华:指美人的美,这里指美人的青春。与娱:共同娱乐。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怦怦:心跳的声响。涕浪浪:眼泪流得很多的样子。升高:登上高处。望远:看远处的东西。冀仿佛:希望看见。倏(shū)变态:忽然改变形状。儃佪(chì):形容行走缓慢貌。羸驷(léi sì):羸弱的车马。班如:行列整齐貌。途穷日暮:道路已尽,天黑了。侘傺(kà chì):失意的样子。睇:注视。林岗:树林和山岗。丛簿:茂密的草木。烂盈盈:光彩照人的样貌。玩:玩赏。芳条:芳香的树枝。可撷:可以采摘。怀沙:抱着沙子自沉。指白日:用手指指向太阳。矢予心:《诗·小雅·斯干》有“矢其文”句,意为发誓。敢:表示决心的词。奇褒之或贰:意思是担心自己被重用之后,不能始终如一。奇:同“岂”,表示反问的语气。怀沙以自赴(fù):抱着泥沙自杀。恐余诚之弗识也:恐怕我真诚之心不被赏识。惟忠贞以固守:只有坚守忠诚才能长久。庶:希望。前修:以前的人。企:仰慕。

【赏析】

此为《楚辞》中较著名的篇章。屈原在创作时,心情十分悲愤,他借对楚襄王的责问来表达他的愤怒。

第一段“持芳华而无与娱兮,肆踯躅而增忧。”是诗人在看到楚国一天天走向衰落时发出的感叹。“芳华”指的是楚怀王时期国家繁荣的景象,“无与娱”则表达了诗人对楚国未来的忧虑。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楚国的衰败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的绝望之情。

第二段“情怦怦以自失兮,涕浪浪而难收。”“情怦怦”是指内心的激动和不安,“自失”则表示诗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失望。“涕浪浪”则是泪水无法止住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第三段“遂升高而望远兮,冀仿佛而遘之。”“遂升高”是说诗人决定登上高处去观察远方的景象,“冀仿佛而遘之”则是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然而,当他真正去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没有看到那个美好的世界。这反映了诗人的失望和无奈。

第四段“见浮云之上征兮,倏变态而苦迷。”“见浮云之上征”是说诗人看到了飘浮的云朵,“倏变态而苦迷”则是形容这些云朵变化无常,让人感到迷茫。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楚国命运的担忧和无力感。

第五段“独儃佪而不进兮,策羸驷之班如。”“儃佪”是形容诗人独自行走的样子,没有前进的动力,“策羸驷之班如”则形容诗人骑着羸弱的马车,虽然努力前行,但仍然显得缓慢无力。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六段“顾途穷而日暮兮,竟侘傺而忘归。”“顾途穷而日暮”是说诗人回头望去,看到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天色也已经变暗,意味着他无法找到回家的路了。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失落和绝望感。

第七段“睇林岗之丛簿兮,烂盈盈其华滋。”“睇林岗之丛簿”是说诗人注视着树林和山岗之间的美景,“烂盈盈其华滋”则形容这些美景美丽动人,生机勃勃。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八段“玩芳条之可撷兮,又焉得夫同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的愿望,希望能够和那些和他一起欣赏美景的人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然而,他又担心这样的生活是否真的可行,因为他知道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维持。

第九段“嗟流光之飘忽兮,老冉冉之将至也。”诗人发出了感慨,感叹时间的流逝是如此迅速,而自己却渐渐变得年迈。这种感叹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第十段“指白日以矢予心兮,敢奇褒之或贰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的决心,表示他将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依赖他人的赞誉。这种决心既体现了他的坚定,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楚国衰败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以及他对楚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