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灵气久疏芜,今日登台吊望诸。
一自蒯生流涕后,几人曾读报燕书。

【注释】

昭王:即楚昭王。

灵气:指人的精气、神韵。

蒯通(kuǎn tōng): 西汉人,曾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望诸君:指韩信。

一自:从今以后。

涕:流眼泪。

几:多少。

报燕书:指《报燕文》,是战国时期苏秦游说燕王联合抗秦的文章。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诗中通过昭王对黄金台下的感慨,暗讽了历史上的权臣。

首句“昭王灵气久疏芜”,意在表达昭王的英明和睿智。昭王是楚国的一位贤明君主,他治理国家有方,使得国家繁荣昌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英明和智慧逐渐被人们遗忘,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和衰落。这里的“疏芜”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昭王治理国家的辉煌成就被遗忘的情景。

次句“今日登台吊望诸”,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诗人站在黄金台上,望着曾经辉煌的国家,不禁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这里的“望诸君”指韩信,他是楚国的一位杰出将领,但后来却成为了刘邦的谋士,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韩信的结局并不如意,最终被刘邦所杀。诗人通过对韩信命运的描写,暗示了历史上一些权臣的悲惨结局。

第三句“一自蒯生流涕后,几人曾读报燕书”,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述。这里以蒯通为例,他在刘邦面前流着泪水劝说韩信投降,但却遭到了拒绝。而当韩信被刘邦杀害时,蒯通却无动于衷。诗人通过对蒯通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权臣们虚伪、残忍行为的批判。同时,诗人也指出了那些权臣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不重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往往被后人所遗忘。

整首诗通过昭王的英明与衰败,以及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黄金台的描述,暗示了国家兴衰的历史规律;通过对权臣们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