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脑烧金鼎,卷重帘、庭阴正午,画堂人静。春落天涯知何处,糁地杨花飞尽。印玉枕、流莺催醒。梅雨纱窗寒欲透,更长年、三月厌厌病。愁不语,懒窥镜。
江南旧事须重整,隔花阴、传消寄息,月娥难倩。梦断秦楼相思久,芳草佳期未准。倚遍了、梧桐金井。蝴蝶已归煤麝冷,枉教人、揉碎丁香影。谁共我,步香径。

【注释】

瑞脑:香料名,这里指蜡烛。

卷重帘:打开窗帘。

流莺:即黄莺。

梅雨: 梅天久下,天气闷湿,多雨的时节。

纱窗:用纱作窗纸的窗户。

月娥:月亮。

煤麝冷:用煤熏制香炉中的香气,已失去香味。

丁香:一种花。

步香径:漫步在花香四溢的小路上。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佳作。上片写春日庭院之景,下片写闺中女子愁苦之情。全词语言优美、典雅,意境深远。

开头两句“瑞脑烧金鼎,卷重帘,庭阴正午”,写室内外的环境氛围。“瑞脑”是一种香料,这里用来形容阳光的明媚;“卷重帘”则写出了室外天气的炎热;“庭阴”即庭院里阳光照射下的树阴,正午时分,光线强烈;“画堂人静”则是描绘出室内无人的静谧气氛。这几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将一个典型的夏日午后的场景刻画得十分生动。

“春落天涯知何处,糁地杨花飞尽。”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出了春天的萧瑟之感。春去夏来,万物凋零,唯有飘飞的杨花在空中飞舞,似乎在向人们暗示着春天的离去。这两句话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与哀伤。同时,也暗含着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过去的回忆。

“印玉枕,流莺催醒。”这两句则是描写词人被窗外的鸣叫声所惊醒的情景。“流莺”指的是黄莺,它总是不停地鸣叫,仿佛在催促人们起床。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词人被惊醒时的惊讶与困惑,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梅花雨纱窗寒欲透,更长年、三月厌厌病。”这几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词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情状态。梅花雨如纱般洁白,透过薄薄的窗户洒进来,给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感觉。词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是感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自己身体的不适。这两句通过描绘外部环境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厌倦。

“愁不语,懒窥镜。”这两句则是描绘出词人独自面对镜子时的情景。他的心绪烦乱,无法平静下来,因此不愿意去照镜子。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词人的孤独与无助,也反映了他的内心矛盾与挣扎。

“江南旧事须重整,隔花阴、传消寄息,月娥难倩。”这几句则是词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展望。他希望能够重新开始以往的生活,摆脱现在的困境。同时,他也期待着能够有情人相伴,共度美好时光。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了,他只能在梦中与心爱的人相逢,但却无法实现。这几句既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与悲哀,也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

“梦断秦楼相思久,芳草佳期未准。”这两句则是词人对过去恋情的回忆与反思。他曾经在秦楼中与心爱的人相恋,但如今却只能空怀相思之苦。同时,他也意识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消逝,因此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这两句既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纠结,也揭示了他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

“倚遍了、梧桐金井。”这一句则表现了词人孤独的身影与无尽的思念。他独自一人靠在梧桐树下,凝视着金井之中,仿佛看到了过去的点点滴滴。这既是他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最后两句“蝴蝶已归煤麝冷,枉教人、揉碎丁香影。”则是词人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他已经失去了心爱的人,现在只能独自面对着冰冷的煤麝,心中充满了苦涩与哀伤。这两句既表现了词人的痛苦与绝望,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词以春日庭院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刻画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纠葛。同时,它也揭示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