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虺索春饶。垂柳长亭学舞腰。昨夜惊鸿还入梦,妖娆。已隔扬州念四桥。
濯锦露花朝。曾泛兰舟拾翠翘。云散风流何处觅,难描。浅黛遥山雪半消。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南乡子慢”、“小庭花慢”。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霁虺(晴虺)索春饶(多):指春天的到来。霁(jì),雨后天晴。虺,蛇。

垂柳长亭学舞腰:垂柳随风摇曳,好似在跳起舞蹈的舞腰。

昨夜惊鸿还入梦:昨晚梦中又见到了那只惊鸿。

妖娆(yāo ráo):美丽动人。

已隔扬州念四桥:已经离开了扬州城,思念着那里的四个桥。扬州,古都名,今江苏省扬州市。四桥,即隋炀帝修建的二十四桥,因桥有四道拱门而得名。

濯锦露花朝:在露珠中洗涤锦绣般的花朵。

曾泛兰舟拾翠翘:曾经泛舟游玩,采摘过绿色的荷叶作为船帆。

云散风流何处觅:哪里还有那飘逸潇洒的风度和风采?

难描:难以描绘。

浅黛遥山雪半消:淡淡的眉毛远眺,远处的山峰被雪所覆盖,只剩下一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日怀人的小令。词人以清新的语言、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表达了他深深的思恋之情。

上片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是春天。”晴虺索春饶,垂柳长亭学舞腰”两句描写了春天到来的景象。”晴虺”是指晴朗的天空,”春饶”表示春意盎然。接着作者写到垂柳随风摇曳,好像在跳舞一样。”昨夜惊鸿还入梦,妖娆”两句则是回忆昨夜梦中的情景。”惊鸿”是指美丽的鸟,这里比喻女子的美丽动人。”妖娆”形容其妩媚动人。

下片开始写自己对扬州的思念。”已隔扬州念四桥”一句表明已经离开了扬州城,去追寻那个遥远的地方。”濯锦露花朝,曾泛兰舟拾翠翘”两句则是回忆在扬州时的美好时光。”濯锦露花朝”指的是在清晨时分,荷花沾满露水,显得格外娇艳。而”曾泛兰舟拾翠翘”则描述了自己乘着小船在荷塘边游玩的情景。”云散风流何处觅”表达了自己对那份飘逸潇洒风度的追求和向往。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自己对那份美好记忆的怀念,无法用语言来描绘。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美好时光的哀伤和遗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