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鞍马红亭路,天涯一望无穷。长安日下楚云东。鸣鞭杨柳陌,分袂杏花丛。
离拍易终人易散,佳人玉箸啼红。今宵明月与君同。愁心闻唳鹤,倦寝听归鸿。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红尘鞍马红亭路”,红亭路,指代京城长安;红尘,指世俗之事,此处借指仕途。“天涯一望无穷”是说诗人站在亭上,遥望长安,只见茫茫无际的云天和遥远的地平线,心中充满迷茫之感。

“鸣鞭杨柳陌,分袂杏花丛”,诗人在长安城郊骑马奔驰,边走边看,看到柳树、杏花等景物,于是发出感叹:人世间的离别总是令人伤感,而自己却常常处于离别之中,不禁泪下。

“离拍易终人易散”,离拍,指离别时拍手告别的声音,此处借指离别。离拍易终,容易结束的分离总让人心碎。人易散,容易分散。诗人感叹人世间的离别总是令人心碎,而自己却常常处于离别之中,不禁泪下。“佳人玉箸啼红”是说佳人在别离时用玉制的筷子沾着眼泪,哭泣。

“今宵明月与君同”,今宵,今晚。今宵明月与君同,意思是今晚的明月陪伴你和我度过这个夜晚。

“愁心闻唳鹤,倦寝听归鸿”,闻,听见。唳鹤,鹤鸣声。归鸿,大雁南飞。这句的意思是听到鹤叫和大雁的鸣叫声,都引起诗人深深的愁意。倦寝,睡不踏实。这句的意思是听到鹤叫和大雁的鸣叫声,都引起诗人深深的愁意,所以不能安睡入睡。

【答案】

临江仙(其一)

红尘鞍马红亭路,天涯一望无穷。长安日下楚云东。

鸣鞭杨柳陌,分袂杏花丛。离拍易终人易散,佳人玉箸啼红。

今宵明月与君同。愁心闻唳鹤,倦寝听归鸿。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词人从江西安抚使移守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心情郁闷,遂写下了此词。

词以“红尘鞍马红亭路”开篇,点明词人的行踪。红亭路上,车马如流,行人匆匆。“天涯一望无穷”承上启下,表明词人此时身处远离家乡的地方,放眼望去,天地间只有那无尽的天际和地平线。词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产生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源于他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长安日下西云东”,长安日下指夕阳西下,西云即西边的云朵,日下西云东是说夕阳已落到西山,但天边仍有云彩在东升。这一景象让词人想到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不禁心生迷茫,感到前途渺茫。

接着词人通过“鸣鞭杨柳陌,分袂杏花丛”来表现他对于离别的感受。“鸣鞭”是指击打马尾以示出发的鼓声,“杨柳”和“杏花”都是春天的景物,词人在这里运用这两种景物来衬托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感。“离拍易终人易散”,离拍是离别时拍打的节拍,这里用来表达对离别的哀叹;“人易散”是说人们很容易地分散开来。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短暂易逝、离别无常的认识,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助。

接下来的几句,词人又把视角转向自然景观,“佳人玉箸啼红”。佳人是指美女,这里是用来形容那些因离别而悲伤流泪的人。玉箸是形容女子手中的筷子,因为泪滴在上面而显得晶莹剔透。“啼红”则是指美女们因为伤心落泪而哭红了眼睛。这一句既写出了美女们的悲惨遭遇,也表达了词人对于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怜悯。

词人以“今宵明月共谁看”结尾。这里的“明月”既是实景,也是象征物,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短暂。“共谁看”则是问句,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无常、美景易逝的感慨。整首词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景物以及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词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