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久撇故山欢,客里茱萸谁与看。
霞影远浮烟屿碧,蛩鸣空入杵砧寒。
三秋晚节怜黄菊,一盏清芬泛紫兰。
短发寄情何处是,园林池畔旧渔竿。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秋天的旅途中,登高远望,思念故乡的情感。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九月步吴道师壁间韵 - 九月,即农历九月,是秋季的月份;“步”,行走;“吴道师”,可能是一位名叫吴的道士,也可能是诗中的主人公自称为吴;“壁间韵”指的是在墙壁上写下的诗歌,这里的“韵”可能指的是押韵或者节奏。
- 登高久撇故山欢,客里茱萸谁与看 - “登高”表示登上高处,这里指诗人登上高处欣赏风景;“久撇”表示长时间离开家乡;“故山”是指故乡的山;“欢”表示欢乐;“客里”表示在外地做客;“茱萸”是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它有辟邪的功效;“谁与看”表示没有人可以一起欣赏。
- 霞影远浮烟屿碧,蛩鸣空入杵砧寒 - “霞影”表示晚霞的影子;“浮”表示飘动;“烟屿”表示像烟雾一样的小岛;“碧”表示绿色;“蛩鸣”表示蟋蟀的鸣叫声;“空”表示没有声音;“杵砧”是一种打击乐器,这里用来象征劳动的声音;“寒”表示冷。
- 三秋晚节怜黄菊,一盏清芬泛紫兰 - “三秋”表示三个季节;“晚节”表示晚年时期;“怜”表示怜悯;“黄菊”是指黄色的菊花;“清芬”表示清新的香气;“泛”表示散发;“紫兰”是一种花;这里用“一盏”来比喻菊花或兰花的数量。
- 短发寄情何处是,园林池畔旧渔竿 - “短发”表示头发稀疏;“寄情”表示寄托情感;“何处是”表示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寄托情感的地方;“园林”表示花园;“池畔”表示池塘边;“旧渔竿”表示以前用来捕鱼的工具。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秋天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晚霞、烟屿、黄菊、紫兰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