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昨夜秋风起。江清露白芙蓉死。岂是远行时。与君生别离。
千山鸟飞绝。隆想弥年月。思妇夜鸣砧。君听空外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及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结构,炼句以及作者的感情取向都从选择项出发,对诗词歌赋进行赏析,考核考生古诗词综合素养。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作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第1句“洞房昨夜秋风起”,首句交代了时间的地点和环境氛围。秋风起,说明是秋季,秋风吹过,洞房中起了寒气。
第二句“江清露白芙蓉死”。芙蓉:荷花。这句写秋风秋月之下,荷花凋零死亡。
第三句“岂是远行时,与君生别离。”诗人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千山鸟飞绝,隆想弥年月。”这句描绘了一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写出了边关之广,时间之久。
第五句“思妇夜鸣砧,君听空外音。”思妇在夜里击打着捣衣石,发出的声音飘荡在空旷之外,而远方的游子却在聆听着这声音。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昨夜秋风起,洞房之中寒气逼人;江上水清天高月白,芙蓉花凋谢枯萎。难道是远行的时候么?和你生生世世相离!
千山万壑之中没有一只鸟飞翔,只有那一轮明月映照了整整一年!思妇夜来捣衣砧声,你却听不见这声音在空虚之外回荡。
赏析:
《菩萨蛮·七首集句》共七首,这是其一。前四句点出时间是秋季,天气是凉爽的秋风。接着描写了主人公与亲人分别后的感受。
第一句:“一夜西风凋碧树,庭前落尽梧桐子。”此句写景,以秋风起为时间背景,以落叶满庭为空间背景,写秋天到来的景象,烘托主人公悲凉的心情。
第二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句以悲秋起兴,借景抒情,表现了主人公的羁旅愁怀和孤独寂寞的心情。“万里”和“百年”两个数量词连缀起来,强调了主人公客居异乡的时间之长和疾病缠身之久。
第三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句写景,通过写树木的飘落和长江的滚滚东流,表现了大自然的壮阔美。
第四句“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句写景,通过写笛声的悠扬和满地的霜露,表现了边塞环境的寒冷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第五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此句写景,通过写战事的连绵和家书的价值之大,表现了战时生活的艰苦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六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此句写景,通过写沙漠的浩瀚无边和阴云弥漫的景象,表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苦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七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句抒情。“我”将满怀愁怨的心绪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着清风一直传到夜郎以西的地方,以此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