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箫瑟一尊开,共佩萸囊上蓟台。
橘熟题书曾问讯,菊荒为客未归来。
秋高大漠胡尘净,日落长杨汉骑回。
惟羡故人今侍从,飘零谁道子虚才。

【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惟敬:张说字子贱。张刘管张:即张说之弟张方平,号管张,因以称其兄弟。四山人:指张、张方平、张方回、张方载四位同姓的隐士。

白云:指秋天的云彩。箫瑟:乐器名。一尊:满杯为一尊。开:开启。

佩萸囊(yùn):古人在重阳节插茱萸,并佩戴花果等物于腰间。蓟台:指蓟县,古郡名。这里泛指京城。

橘熟:指重阳节食用的茱萸。题书:指书信往来。曾:曾经。问讯:探望。

秋高:秋高气清,气候凉爽。大漠:广阔无边的原野。胡尘:指北方少数民族所聚居的地方。净:清洁,干净。

长杨:长安城内地名。汉骑:指汉军骑兵。回:归来。

惟羡:羡慕。今侍从:今日跟随在皇帝左右。

飘零:流离漂泊,比喻失意。谁道:何尝说,哪曾说。子虚才:子虚乌有的才能或本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重阳节和游赏的诗。诗人与张方平、张方回、张方载三位隐士一起饮酒赋诗,共登蓟台,观赏菊黄,抒发感慨,最后又羡慕他们随从皇上,自己却飘泊不归。此诗写重阳时节,诗人与其弟方平、方回、方载四人同游蓟门,登高赏菊花,共饮美酒,抒发了作者的豪放情怀,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和对朝廷不遇的感伤。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明快,感情奔放豪迈。

首联“白云箫瑟一樽开,共佩萸囊上蓟台”,起笔便点出重阳时节,白云悠悠,箫声悠扬。诗人与张三兄弟一同饮酒,共佩茱萸,登临蓟门。这两句既写出了重阳节的景色,也写出了兄弟之间的情谊。

颔联“橘熟题书曾问讯,菊荒为客未归来”,继续写诗人与张三兄弟的友谊。诗人与张三兄弟分别多年,此时重聚,不免要叙旧论今。诗人回忆当年与张三兄弟相聚的情景,感叹岁月荏苒,友情如故。然而,如今自己却飘泊在外,不能常伴张三兄弟身边,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颈联“秋高大漠胡尘净,日落长杨汉骑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张三兄弟游赏的场景。秋高气爽,大漠无垠,胡尘已经洗净,一片宁静。夕阳西下,长杨宫中传来战马归营的声音,给人一种雄浑壮阔的感觉。

尾联“惟羡故人今侍从,飘零谁道子虚才”,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羡慕张三兄弟能够随从天子,享受荣华富贵;而自己却飘泊在外,无人赏识,空有子虚乌有的才华。这两句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