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剩鸳鸯午睡长,体娇无力浴兰汤。
生憎宝镜鸾成匹,死恨银筝雁作行。
舞罢《柘枝》低拜月,歌残桃叶懒添香。
愁来自学秦宫女,帘底吹笙引凤凰。
诗句原文:
绣剩鸳鸯午睡长,体娇无力浴兰汤。
生憎宝镜鸾成匹,死恨银筝雁作行。
舞罢《柘枝》低拜月,歌残桃叶懒添香。
译文:
绣着鸳鸯的枕头上,美人午睡至日长,身体娇柔无力像沐浴在兰花香味中。
讨厌那宝镜中的鸾鸟成双配对,恨极了银筝上的大雁成对飞翔。
舞完柘枝后低头向月亮行礼,唱歌到一半时桃叶也懒得添香了。
注释:
- 绣剩鸳鸯:绣有鸳鸯图案的枕头。
- 午睡长:形容午睡时间很长。
- 生憎:讨厌。
- 宝镜鸾:指古代传说中的鸾鸟和镜子。
- 死恨:非常憎恨。
- 银筝雁:用来形容乐器声。
- 《柘枝》:一种舞蹈。
- 桃叶:桃花瓣。
- 帘底吹笙:在帐子底下吹笙。
- 凤凰:传说中的吉祥鸟。
赏析:
刘炳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末的景象,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她的内心世界。诗中的女子在绣工精美的床上慵懒地度过午后时光,她的美貌如同被精心绣制的鸳鸯枕所衬托,而她的心情则随着天气的渐晚而变得复杂起来。从喜爱鸾与镜的美丽组合,到怨恨银筝上雁的悲鸣,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生命无常的思考。最后,“舞罢《柘枝》”和“歌残桃叶”两个场景,都透露出了女子对于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于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同时,也体现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墨客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