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惊雷动,千林急雨来。
民情欣利泽,春令恐为灾。
暄日犹催杏,清霜不杀荄。
王师渡淮浦,定遣几时回。

十一月

惊雷动千林急雨来,民情欣利泽,春令恐为灾。暄日犹催杏,清霜不杀荄。

王师渡淮浦,定遣几时回。

诗句释义与赏析

十月

“十月”通常指的是农历的十个月,也是公历中一年中的第十个月。在文学中,它常用于指代秋季的第二个月。这个月份往往标志着秋天的深入和冬天的临近,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些节日或活动的时期。

惊雷动千林急雨来

这句诗描述了十月的天气特征。”惊雷动”形容雷声巨大,震撼人心;”千林急雨来”则描绘了大雨如注的情景,树木被雨水打得摇曳生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民情欣利泽,春令恐为灾

这两句表达了对农民秋收的喜悦以及可能因春寒带来的担忧。农人在秋天辛勤工作后,期待着春天能够带来好收成,而春寒可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增加收成的难度。这种情感反映了农民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暄日犹催杏,清霜不杀荄

“暄日犹催杏”描绘了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的景色,杏树在日照下显得格外鲜亮,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而“清霜不杀荄”则表明即便是寒冷的霜冻也无法杀死植物的幼芽或新生枝条,暗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恢复力。

王师渡淮浦,定遣几时回

“王师渡淮浦”中的“王师”指的是军队或者官员,这里的“渡淮浦”可能是指渡过淮河的行动,暗示着军事行动正在进行中,可能是为了保卫国家或进行某种重要的任务。整句诗表达了对军队行动的关注和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描绘十月的自然景观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同时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的不安情绪和对未来的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