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出镇上虔州,江閤喧传驻彩舟。
陋巷已烦纡辔入,不才敢辱致书求。
花边玉节明铜虎,户外金鞍簇紫骝。
勿讶承平劳远戍,极知文雅足怀柔。
诗句解释与赏析:
- 承瑞州万户刘公衡移镇宁都道出南平枉顾敝庐以故人书问邀致其塾赋赠一首
- 刘公衡被调任至瑞州(今江西高安),途经南平时拜访了诗人,并收到了诗人的回信。
- “承”意为接受,“瑞州”指江西瑞州,是当时一个重要的地方。
- “枉顾”表示刘公衡不顾旅途辛苦来拜访诗人。
- “故人书问”指的是刘公衡写给诗人的信。
- “塾”通常指学校,这里可能是指刘公衡在宁都(今江西宁都)的学校。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刘公衡来访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 将军出镇上虔州,江閤喧传驻彩舟。陋巷已烦纡辔入,不才敢辱致书求。花边玉节明铜虎,户外金鞍簇紫骝。勿讶承平劳远戍,极知文雅足怀柔。
- 诗人描述了刘公衡前往上虔州(今江西赣州)担任将军的情景。
- “江閤”可能指的是军营中的船坞或水榭,用于停泊彩舟(一种装饰华丽的船只)。
- “陋巷”指简陋的居所,诗人用来形容自己住所的贫寒。
- “纡辔”即拉马套,这里用来比喻诗人亲自去迎接刘公衡。
- “玉节”和“铜虎”都是古代军队中用于指挥的仪杖,玉节象征尊贵,铜虎则是装饰品,这里可能指刘公衡手中持有的某种武器或仪仗。
- “户外金鞍簇紫骝”形容刘公衡骑着装饰华丽的马进入军营。
- “承平”意味着国泰民安,而刘公衡远离家乡去守边,诗人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安慰。
- “文雅”指的是刘公衡的文采和才华。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刘公衡出镇的描述,以及对其简朴住所和军事装备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刘公衡的尊敬和钦佩之情。同时,诗中的“勿讶承平劳远戍”,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平的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身的谦逊和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