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春饶霁景,数千里路信邮亭。
野花有恨何劳白,山水无名只解青。
残月哀猿啼袅袅,暮烟孤鹄去冥冥。
南京三月归期早,应及闻莺侍紫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下面逐句释义:

正月二十二日赴容州道中

二十日春饶霁景,数千里路信邮亭。

野花有恨何劳白,山水无名只解青。

残月哀猿啼袅袅,暮烟孤鹄去冥冥。

南京三月归期早,应及闻莺侍紫庭。

译文:
正月二十二日赴容州道中
二十日春饶霁景,数千里路信邮亭。
野花有恨何劳白,山水无名只解青。
残月哀猿啼袅袅,暮烟孤鹄去冥冥。
南京三月归期早,应及闻莺侍紫庭。

注释:
正月二十三日赴容州道中
二十日春饶霁景,数千里路信邮亭。
野花有恨何劳白,山水无名只解青。
残月哀猿啼袅袅,暮烟孤鹄去冥冥。
南京三月归期早,应及闻莺侍紫庭。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春天的景象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慨。
首联“二十日春饶霁景,数千里路信邮亭。”描述了二月二十日春光明媚、天气晴好的景象,以及诗人在长途跋涉中,途中的邮亭为他的旅程提供了便利与慰藉。邮亭作为旅途中的驿站,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传递消息、交流信息的枢纽。在这里,邮亭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也反映了韩愈对于人间情义的重视。
颔联“野花有恨何劳白,山水无名只解青。”则通过野花和山水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用“有恨”来形容野花虽然美丽却无人欣赏的状态,而“无名”则是对山水的赞美,因为它们无需名号就能展现其自然之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中简单美好事物的珍视。
颈联“残月哀猿啼袅袅,暮烟孤鹄去冥冥。”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描写了月亮落下时,孤雁飞向远方的画面。这些景象都充满了凄美和哀愁,与上联的“有恨”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尾联“南京三月归期早,应及闻莺侍紫庭。”则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融入到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中。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南京后,能够听到黄莺婉转的歌声,陪伴在他的紫禁城庭院中。这不仅是对春天的美好憧憬,也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深化了诗歌的意境,展现了韩愈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