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少小曾游处,桑坞茆堂一径通。
拄杖叩门头似雪,却从花底觅溪翁。
东园少小游处 桑坞茆堂通
东园少小曾游处,桑坞茆堂一径通。
拄杖叩门头似雪,却从花底觅溪翁。
赏析:
首句“东园少小曾游处”,描绘出作者对往昔在东园的游历记忆。东园作为一处熟悉的地点,承载了作者童年时的美好回忆。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时光回溯的情绪,通过回忆往昔的足迹,唤起读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共鸣。
次句“桑坞茆堂一径通”,则是具体描写了曾经游历之地——一个位于桑树和篱笆之间的小屋。这里的“桑坞”与“茆堂”勾画出了一幅田园风光图,而“一径通”则表明了路径的便捷与宁静。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喻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自由。
第三句“拄杖叩门头似雪”,形象地描述了自己手持拐杖敲门的动作和门前积雪的情景。此处的“头似雪”不仅形容了积雪的形态,同时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寻求慰藉的渴望。
末句“却从花底觅溪翁”,则透露出一种意外的惊喜。诗人在花丛间找到了久违的朋友或知己——那位隐逸的老者(溪翁)。这里不仅仅是对朋友的寻觅,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豁达理解,即即使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也能发现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可能相逢的期许。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高远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