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仙人余仲扬,笔墨萧疏开老苍。
昨看新图湖上宅,烟雾白日生高堂。
层峰上蟠石皓皓,绝岛下瞰江茫茫。
长松并立各千尺,间以灌木相低昂。
松下上人坐碧草,秋影欲落衣巾凉。
囊琴未发弦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赤城霞气通雁荡,巫峡雨色来潇湘。
谁能千里坐致此,欲往久叹河无梁。
风尘涨天蔽吴楚,六年怅望神惨伤。
玄猿苦啼岩北树,白雁不到江南乡。
赭山焚林绝人迹,如此山水非寻常。
此图本为自安写,亦感同姓悲殊方。
幽轩素壁泉声动,对此令我心为狂。
何由扪萝逐麋鹿,振衣直上云中冈。
登临一写漂泊恨,长啸清风生八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金华仙人余仲扬的绘画才华。

首句“金华仙人余仲扬”,点明了画家的身份和画作的主题。金华,即今浙江省金华市,是古代道教圣地之一,也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余仲扬作为金华仙人的一员,其作品自然充满了仙风道骨的气息。

第二句“笔墨萧疏开老苍”,描述了画面的整体风格。笔墨萧疏,意味着绘画中线条粗犷而有力,色彩淡雅而古朴,给人一种古意盎然的感觉。开老苍则是指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显得苍老而深沉,与整幅画的氛围相得益彰。

第三句“昨看新图湖上宅”,提到了画作的具体内容。湖上宅,可能是某个湖边的别墅或园林。新图,表示这幅画是新的,或者是对旧画的重新创作。通过对比新旧画面,可以看出画家余仲扬在技艺上的精进和对原作的尊重。

第四句“烟雾白日生高堂”,进一步描绘了画面的细节。烟雾缭绕,给人以朦胧而神秘的感觉。白日生高堂,则是指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到高堂之上,形成光影交错的画面。这种光影效果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五句“层峰上蟠石皓皓”,继续刻画山峰和石头的形象。层峰,形容山峰层层叠叠,气势磅礴。上蟠石,指的是山峰上有一块块巨石矗立,形态各异。皓皓,强调这些石头表面光滑、晶莹剔透,给人一种高洁脱俗的感觉。

第六句“绝岛下瞰江茫茫”,则描绘了江面和岛屿的景象。绝岛,意味着这片岛屿非常罕见或独特。下瞰江茫茫,则是指从高处俯瞰,江水波涛滚滚,无边无际。这种视角的变化使得画面更加宏大而深邃,引人深思。

第七句“长松并立各千尺,间以灌木相低昂。”则是对树木的细致描写。长松,指的是高大挺拔的松树。并立,说明这些松树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各千尺,强调每棵松树都有数百尺之高,展现出大自然的壮观。间以灌木相低昂,则是指松树之间生长着各种灌木,它们高低错落、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山林氛围。

第八句“松下上人坐碧草,秋影欲落衣巾凉。”继续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这里出现了一位名为上人的僧人,他坐在绿草如茵的松下。秋影欲落衣巾凉,则描绘了他坐在松下,感受到秋日微风拂过衣襟,带来一丝凉爽的感觉。这种细节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使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状态。

第九句“囊琴未发弦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则是对音乐场景的想象。这里的“囊琴”可能指的是一位弹奏琵琶的人,他还未开始弹奏,就已经感受到了流水声的悠扬。这种声音与音乐的联想增添了画面的艺术氛围,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之美。

第十句“赤城霞气通雁荡,巫峡雨色来潇湘。”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赤城、霞气、雁荡都是指特定的地名或景点。巫峡、雨色则分别代表了长江三峡的雨景和湖南潇水的风光。这些描述让人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十一句“谁能千里坐致此?欲往久叹河无梁。”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中的“坐致此”可以理解为通过书信或画作将家乡的美好传递给远方的朋友或亲人。而“河无梁”则暗示了家乡与故土之间的隔阂和距离之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无法团聚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四句“风尘涨天蔽吴楚,六年怅望神惨伤。玄猿苦啼岩北树,白雁不到江南乡。”则是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与哀叹。这里提到的“玄猿”和“白雁”都是鸟类的代称。玄猿苦啼岩北树,则描绘了一幅玄猿在岩石上啼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深处的痛苦。白雁不到江南乡,则暗示了由于战乱等原因,诗人无法回到故乡生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和遗憾。

第十二句“赭山焚林绝人迹,如此山水非寻常。”进一步强调了山水的珍贵与不凡。这里的赭山、焚林、绝人迹都是指特定的地名或景观。通过对比寻常的山水,强调了这些山水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第十三句“此图本为自安写,亦感同姓悲殊方。”则是对画作创作的背景和情感的补充说明。这里的“自安”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名字或者别号,而“此图”则是指这幅画卷。“亦感同姓悲殊方”则是指这幅画卷的创作背景与作者自己的经历相似,都经历了离乡背井的痛苦。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画作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

第十四句“幽轩素壁泉声动,对此令我心为狂。”则描述了画作带给作者的感受。幽轩、素壁、泉声动都是描绘画作的细节特点。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画作所营造的氛围和意境之美。而“此使我心为狂”则表达了作者被画作深深吸引、无法自拔的心情。这种感受不仅源于视觉的震撼,更源于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宣泄。

第十五句“何由扪萝逐麋鹿,振衣直上云中冈。”则是对自由追求的向往和表达。这里的“扪萝”和“逐麋鹿”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象征着自由与冒险。而“振衣直上云中冈”则描绘了一个勇敢向上、追求自由的意象。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理解到李白对于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期望和向往。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中,成为其诗歌主题的核心之一。

“登临一写漂泊恨,长啸清风生八荒。”则是对整个作品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漂泊恨”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或不满,而“长啸清风生八荒”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豁达胸怀和乐观精神。这句诗不仅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走向,还赋予了画作更深的内涵和价值。它既是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