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峰隐者黄子邕,绿眉秀颊双青瞳。
雪中曾踏溪南石,坐听箫声云雾中。
悬崖路转愁独往,结屋溪边小于舫。
绝似山阴王子猷,夜半乘流入虚朗。
朝歌绿水怜芳春,暮歌黄竹哀时人。
长风远从海上至,划见六合无纤尘。
新城往年兵革起,林杪高轩化荆杞。
东湖湖上遇边郎,为写幽居雪山里。
千崖冻合凝夕光,江鸟不飞沙岸长。
别浦维舟初罢钓,深檐卷幕更传觞。
箫峰远在青天外,玉树萧森澹相对。
疑有飞軿驾白虬,飘摇下与群仙会。
仙人一去不可呼,此境欲往愁荒芜。
炎埃六月何由濯,日倚湖阴看画图。
题边长文为黄子邕画雪舫斋图
箫峰隐者黄子邕,绿眉秀颊双青瞳。
雪中曾踏溪南石,坐听箫声云雾中。
悬崖路转愁独往,结屋溪边小于舫。
绝似山阴王子猷,夜半乘流入虚朗。
朝歌绿水怜芳春,暮歌黄竹哀时人。
长风远从海上至,划见六合无纤尘。
新城往年兵革起,林杪高轩化荆杞。
东湖湖上遇边郎,为写幽居雪山里。
千崖冻合凝夕光,江鸟不飞沙岸长。
别浦维舟初罢钓,深檐卷幕更传觞。
箫峰远在青天外,玉树萧森澹相对。
疑有飞軿驾白虬,飘摇下与群仙会。
仙人一去不可呼,此境欲往愁荒芜。
炎埃六月何由濯,日倚湖阴看画图。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黄子邕的画作和诗意的诗作,其中包含了对画作的描述以及作者对这幅画作的感慨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 题边长文:这是诗人给黄子邕所画雪舫斋图的序言或题词,表明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重视和期待。
- 箫峰隐者黄子邕:描述的是画家的姓名以及其艺术形象——一位隐居于山林中的艺术家。
- 绿眉秀颊双青瞳:形容黄子邕的外貌特征,绿色的眼睛、漂亮的面庞,充满生机与活力。
- 雪中曾踏溪南石:描绘了一个冬日雪景的画面,黄子邕曾在溪边踏雪石行走,体验着寒冷而纯净的自然之美。
- 悬崖路转愁独往:描述了一幅悬崖峭壁旁道路曲折的场景,黄子邕独自前行,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心境。
- 结屋溪边小于舫:描绘了一幅黄子邕在溪边搭建小房子的生活画面,虽比船小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 绝似山阴王子猷:比喻黄子邕的画作与晋代著名文人王徽之的行为非常相似,都有一种潇洒自如、超脱物外的境界。
- 夜半乘流入虚朗:描绘黄子邕夜晚乘舟入水的宁静景象,给人一种空旷清冷的感觉。
- 朝歌绿水怜芳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长风远从海上至:描绘了一幅长风吹来,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给人以壮阔之感。
- 新城往年兵革起:回忆过去战争频发的时代,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 林杪高轩化荆杞:描绘了一幅林梢高处建有轩车,周围长满了树木和荆棘的场景,充满了野趣和自然之美。
- 东湖湖上遇边郎:描绘了诗人在东湖遇见一位名叫“边郎”的友人,两人在湖上共度时光。
- 为写幽居雪山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认为这是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方式。
- 千崖冻合凝夕光:描绘了一幅千岩积雪、夕阳映照的美景,给人以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 江鸟不飞沙岸长:通过描述江边的鸟儿不再飞翔、沙滩变得漫长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荒凉而又宁静的氛围。
- 别浦维舟初罢钓:描绘了一幅渔人在岸边垂钓结束的情景,给人以悠闲自得的感觉。
- 深檐卷幕更传觞:描绘了一幅人们在深檐之下卷帘开宴的情景,洋溢着喜庆和热闹的气氛。
- 疑有飞軿驾白虬:想象中有神仙乘坐白色虬龙升空而去,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仙人一去不可呼: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离去后的无限感伤,认为这种境界难以再寻。
- 此境欲往愁荒芜:诗人对于这样的美景无法亲临感到惆怅和失落,因为它已经被遗忘或失去了原有的美丽。
- 炎埃六月何由濯:表达了诗人对于炎热夏季无法洗涤尘埃的无奈和辛酸。
- 日倚湖阴看画图: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阳光斜照湖畔,人们欣赏画卷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人生哲学和艺术创作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