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承平住城郭,自从乱来徙村落。朝朝临河望烽火,只怕江船向南泊。
今年李寇打南乡,五更马蹄踏月光。小船载军大船马,旗头直捣珠林下。
乡夫卷地散如烟,哨马已过前山巅。尽杀丁男掳妇女,手麾牛羊雨中去。
前军出营后军续,昏夜抽刀草间宿。缚人先问窖中金,放火还烧陇头粟。
先锋最说姚府军,火伴却是州城人。全装尽作姚家扮,面目虽驯谁敢嗔。
人家兵过无遗物,万落千村总萧瑟。室庐灰烬盆盎空,只有田园将不得。
君不闻东邻一老叟,向来家业馀升斗。不论贱价卖花银,又向城中赎生口。
【注释】
南乡:指江南。
寇:强盗。
五更:指拂晓时分。
珠林:比喻战火,喻为烈火。
萧瑟:凄凉萧条的样子。
贱价卖花银:指以低价出售鲜花的钱财。
赎生口:买人作奴隶。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俘后写的。诗中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农民遭受苦难的历史事实。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李、郭二寇掠夺财物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残暴无道的本性。
首联:“我家承平住城郭,自从乱来徙村落。”这两句说,我在太平年间住在城里,可是天下大乱以后,我就被迫迁居到农村去了。“承平”是安定的意思;“徙”是流离失所的意思。“乱”,即安史之乱。
颔联:“朝朝临河望烽火,只怕江船向南泊。”“朝朝”是每天的意思;“烽火”指报警的烟信号。“泊”是停的意思。这两句说,我每天早晨站在河边眺望烽火,只担心敌人渡江的船只向南开去。“南泊”,即向南停泊。“怕”,是担忧的意思。“怕”,通“憾”。“南泊”,就是向南停泊。
颈联:“小船载军大船马,旗头直捣珠林下。”“小船”,指小船装载的部队。“大船”,指大船装载的军马。“珠林”指珍珠树林。“直捣”,直往的意思。这两句写李、郭二寇的船队,装载着军队,扬起一片尘土,像直刺向树林一样。
尾联:“乡夫卷地散如烟,哨马已过前山巅。”“乡夫”,指当地百姓。“卷地”,“一气聚散,如卷席般”。《汉书·王莽传》:“莽曰:‘吾用莽当属国,则兵革不起,州郡并复,何事须用汉官?’”这里指老百姓惊慌逃跑。“哨”,侦察。“前山巅”指前方的山巅。这两句写,老百姓惊慌逃窜,侦察兵已经越过前面的山峰了。
“尽杀丁男掳妇女,手麾牛羊雨中去。”这两句写李、郭二寇屠杀无辜的百姓,把妇女儿童驱赶着,像雨点一般地撒向远方。
“前军出营后军续,昏夜抽刀草间宿。”这两句写李、郭二寇在黑夜里继续前进,士兵们在草丛中扎营休息。
“缚人先问窖中金,放火还烧陇头粟。”这两句写李、郭二寇在俘虏中搜刮金银财宝,然后纵火烧掉田里的庄稼。
最后四句:“先锋最说姚府军,火伴却是州城人。全装尽作姚家扮,面目虽驯谁敢嗔。”这几句写李、郭二寇的先锋最赞赏姚将军的军队,因为姚将军的士兵全都换上了唐朝的服饰,而且面貌驯服,不敢反抗,所以李、郭二寇认为他们是好对付的。
此诗是杜甫在长安沦陷之后,因被俘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写李、郭二寇的暴行,揭露了他们的罪恶本质和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遭受苦难的痛苦感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