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狐暝嗥乌啄木,主人惊呼夜辞屋。
忽闻官军破城府,号令新传大都督。
火烧排栅照夜光,饶军奔溃人马伤。
快船直上春水发,明日军来安可当。
贫家无时走军马,少在家居多在野。
断垣未补棘遮门,败壁无泥雨飘瓦。
去年同行三十人,今年一妻兼病身。
弟兄飘散儿女丧,投杖欲往还逡巡。
人生辛勤理门户,暂去那能不回顾。
开花不得待人看,愤杀墙东旧桃树。
二月十八夜辞屋叹
城狐暝嗥乌啄木,主人惊呼夜辞屋。
忽闻官军破城府,号令新传大都督。
火烧排栅照夜光,饶军奔溃人马伤。
快船直上春水发,明日军来安可当。
贫家无时走军马,少在家居多在野。
断垣未补棘遮门,败壁无泥雨飘瓦。
去年同行三十人,今年一妻兼病身。
弟兄飘散儿女丧,投杖欲往还逡巡。
人生辛勤理门户,暂去那能不回顾。
开花不得待人看,愤杀墙东旧桃树。
【注释】
⑴城狐:指城墙里的狐狸精。暝嗥:夜晚嚎叫。乌啄木:乌鸦啄树。
⑵主人:指诗人。惊呼:惊叫。辞屋:离家。
⑶忽闻:忽然听见。官军:指官军打进来。
⑷烧:烧毁。排栅:军营里用木材、竹子搭建的栅栏。
⑸饶军:即“饶儿”,这里指随军的小孩。奔溃:溃逃而败。人马:士兵和马匹。伤:受伤。
⑹快船:快速行驶的船只。春水:春天的水。发:开始涨水。
⑺暂去:暂时离开。那能:哪能。回首:回头看。
⑻待:期待。开:开花。
⑼墙东:指作者家东边的围墙。桃树:桃花树。
【赏析】
《二月十八夜辞屋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公元755年(唐广德元年),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朝都城沦陷,诗人被叛军俘获,押解到凤翔,被迫向肃宗写了一篇奏章(《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当时他已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了。这首诗就是杜甫在流寓凤翔的时候写的一首五言诗。
此诗首联写城狐和乌鸦在夜间的哀鸣声,以及诗人突然被官府抓走的惊愕之感;颔联描写叛军攻破城池以后,到处一片混乱的情景。这两句对仗工稳,叙事生动,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气氛。颈联描绘战乱后人们的痛苦生活,以及诗人自己不得不暂时离开家乡的心情。尾联以桃花比喻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慨之情。全诗语言简炼,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是杜甫诗歌中的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