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乌,尾毕逋,雌雄在树声相呼。一朝雄死雌不去,衔食自哺巢中雏。
雏成生羽翼,教之慎出入。出巢不似依巢安,上有鹰鹯下沾湿。
林阴阴,风颵颵,东家火起焚其巢。巢空叶枯霜露冷,覆翼其子鸣咬咬。
雏今老苍自飞止,慈乌端居为雏喜。衔草作巢巢更高,白头未遍慈乌死。
见者共叹息,羡尔林之乌,妇中贞节谁与俱。独不见海昏罗田都黄氏,一子之母旌门闾。

【注释】

林之乌:指乌鸦。

建昌黄氏:地名,这里指黄节妇的丈夫家姓建昌。

雌雄在树声相呼:雌雄乌鸦在一起鸣叫。

雄死雌不去:雌鸟在雄鸟死后仍不离去。

衔食自哺巢中雏:乌鸦衔食物喂养自己的雏儿。

慎出入:慎重地出入家门。

出巢不似依巢安:从巢里出来不像以前那样安全。

上:指高处。

沾湿:被雨水打湿。

林阴阴:树林浓密,光线昏暗。

颵颵: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东家:指黄节妇家的邻居。

火起焚其巢:火灾烧毁了乌鸦的窝。

巢空叶枯霜露冷:乌鸦的窝空空的、干枯了、树叶也凋零,天气寒冷,霜露满布。

覆翼其子鸣咬咬:乌鸦用翅膀覆盖雏鸟,发出叫声。

老苍:苍老。

端居为雏喜:乌鸦独自居住,为养育小乌鸦而高兴。

衔草作巢巢更高:叼来草做窝,使窝比原来更牢固更高大。

白头未遍慈乌死:乌鸦直到白头发都不曾死去,最后才死去。

见者共叹息:看到这一切的人共同叹息。

羡尔:羡慕你。

海昏罗田都黄氏:海昏(今江西南昌)罗田都(县)黄姓人家。

一子:一个儿子。

旌门闾:表彰门第。旌门,悬挂旗号于门前;闾,古代里巷的大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乌鹊哺养乌鸦雏儿的诗作。全诗通过写乌鹊对乌鸦雏儿的精心哺育和乌鸦雏儿的茁壮成长,表达了人们对乌鹊哺雏这一美德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的崇敬。

第一首四句描绘了乌鹊哺养乌鸦雏儿的情景。乌鸦雌雄成双结伴,在树上相互呼唤,其中雄鸟死后,雌鸟依然不离不弃,衔食喂养着雏儿。第二句“一朝雄死雌不去”是说一旦雄鸟死去,雌鸟便不肯离开,而是继续哺养雏儿,表现出母性的伟大。第三句“衔食自哺巢中雏”,是说雌鸟自己衔食喂养雏儿,这体现了乌鹊夫妇间的互助互爱。“出巢不似依巢安”是说乌鸦雏儿从巢中出来时并不安全,要时时警惕周围的危险;“上有鹰鹯下沾湿”,“鹰鹯”是猛禽,喻指捕食者,乌鸦雏儿在巢外飞翔时,时刻警惕着捕食者的袭击。乌鸦幼雏出壳后,不能像父母那样自由飞翔,必须依附在巢穴中才能生存,因此第四句是说乌鸦幼雏依赖父母的庇护,不敢轻易外出。第五句“出巢不似依巢安”进一步强调了雏儿依赖母巢的习性。

第二首四句描写了乌鹊与乌鸦之间互相关爱的关系。乌鸦雌雄成对栖息在树林中,相互呼唤。雄鸟不幸早逝,雌鸟却始终不肯离去,仍然依恋着它所爱的鸟儿。乌鸦雏儿长成之后,乌鹊仍然教导它谨慎地出入家园,不要轻举妄动,否则会遭受到捕食者的攻击。第六句“出巢不似依巢安”,是说乌鸦幼雏从巢中出来时并不像以往那样安稳,因为巢内仍有猛禽存在,随时都可能对它发起攻击。第七句“上有鹰鹯下沾湿”,是指乌鸦幼雏在巢外飞行时,由于担心受到猛禽的伤害,总是浑身淋着雨水。

第三、四首写乌鸦幼雏的艰辛生活和最终长大成人,成为家族繁衍生息的重要保障。第五至七首描写乌鸦幼雏逐渐成熟的过程。第八句“雏今老苍自飞止”,是说幼雏已经长大成年,能够自行飞翔了。第九句“慈乌端居为雏喜”,则是说乌鹊在养育乌鸦雏儿的同时,自己也感到由衷的喜悦。第十句“衔草作巢巢更高”,是说乌鸦在衔取草茎筑巢时,使得巢穴更加牢固高大。第十一句“白头未遍慈乌死”,是说乌鸦虽然年岁已高,但一直活到白发苍苍的时候,才最终死去,体现了乌鸦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这首诗通过对乌鹊夫妇哺育乌鸦幼雏的细致描述,展现了乌鹊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忠诚无私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赞美了乌鸦幼雏的勇敢坚强和顽强生存的能力,以及人们对于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的崇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