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炼师,好弹琴,不作江南曲,解琴中古音。七轸削玉徽裁金,焦桐黑尾朱弦心。
对之如大宾,宝之甚璆琳。时来为予肃危襟,拂拭顾盼愁不禁。
六月一鼓之,秋风飕飕起云林。十月一再抚,凌厉白云开重阴。
老君坛高夜色迥,神人下听寒萧森。口中六律只自和,头上三花谁与簪。
忽起抱琴去,振衣度遥岑。手援北斗为我斟,独不乐兮忧骎骎。
苍梧虞舜不复返,帝子佩沈湘水深。不尽千古意,别君清夜吟,遥想相思江之浔。

赠袁炼师弹琴

袁炼师,好弹琴,不作江南曲。

解琴中古音。七轸削玉徽,裁金徽,焦桐黑尾朱弦心。

对之如大宾,宝之甚璆琳。

时来为予肃危襟,拂拭顾盼愁不禁。

六月一鼓之,秋风飕飕起云林。

十月一再抚,凌厉白云开重阴。

老君坛高夜色迥,神人下听寒萧森。

口中六律只自和,头上三花谁与簪。

忽起抱琴去,振衣度遥岑。

手援北斗为我斟,独不乐兮忧骎骎。

苍梧虞舜不复返,帝子佩沈湘水深。

不尽千古意,别君清夜吟,遥想相思江之浔。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袁炼师的赞美之情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全诗以赞美袁炼师的琴技为主题,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高尚的艺术情操和深厚的友情。

诗的前两句“袁炼师,好弹琴,不作江南曲,解琴中古音。”是对袁炼师的简单介绍和赞美。诗人称袁炼师为“好弹琴”,表现出他对袁炼师技艺的高度认可。接着,诗人说“不作江南曲”,意味着袁炼师的琴艺并非来自江南,而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最后一句“解琴中古音”则进一步揭示了袁炼师琴艺的历史渊源和深厚底蕴。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袁炼师琴声的美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七轸削玉徽裁金,焦桐黑尾朱弦心。”这两句描述了袁炼师琴声的音质和音色特点。诗人通过“削玉”、“裁金”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琴弦的精致和华丽;而“焦桐黑尾朱弦心”则是对琴身的赞美,表明其材质优良、工艺精湛。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袁练师琴声的美妙。“对之如大宾,宝之甚璆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袁练师琴声的敬仰之情。诗人将袁练师的琴声比作贵重的宝玉,形容其声音清澈悦耳、动人心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袁练师琴声的珍爱和珍惜之情。

诗人又描绘了袁练师弹奏琴曲的情景。“时来为予肃危襟,拂拭顾盼愁不禁。”这两句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诗人将自己置于琴声之下,感受到其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感染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因袁练师的琴声而心生愁绪的心情。

诗人又描绘了秋夜中的袁练师。“六月一鼓之,秋风飕飕起云林。”这两句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色以及袁练师弹奏琴曲的场景。诗人通过“秋风飕飕起云林”这一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表现了袁练师琴声的悠扬和深邃。

诗人又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十月一再抚,凌厉白云开重阴。”这两句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诗人通过“凌厉白云开重阴”这一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表现了袁练师琴声的悠扬和深邃。

诗人又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老君坛高夜色迥,神人下听寒萧森。”这两句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诗人通过“老君坛高夜色迥”这一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表现了袁练师琴声的悠扬和深邃。

诗人又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口中六律只自和,头上三花谁与簪。”这两句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诗人通过“六律”这一象征性词语,表达了袁练师能够掌握和演奏古代音乐的精髓,展现出他深厚的音乐造诣和才华横溢的艺术气质。同时,诗人也借用“头上三花”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袁练师琴技的卓越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人又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忽起抱琴去,振衣度遥岑。”这两句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诗人通过“忽起抱琴去”这一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袁练师突然离去时的神秘感和令人期待的情绪。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因袁练师的离去而产生的失落和不舍之情。

诗人又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手援北斗为我斟,独不乐兮忧骎骎。”这两句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诗人通过“手援北斗为我斟”这一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袁练师慷慨激昂、热情洋溢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因袁练师的离去而产生的失落和不舍之情。

诗人又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苍梧虞舜不复返,帝子佩沈湘水深。”这两句描绘了袁练师在弹奏琴曲时的情景。诗人通过“虞舜不复返”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消逝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感慨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因袁练师的离去而产生的失落和不舍之情。

诗人又表达了自己因袁练师的离去而产生的思念之情。“不尽千古意,别君清夜吟,遥想相思江之浔。”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袁炼师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不尽千古意”这一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对袁炼师音乐艺术的无尽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袁练师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袁炼师的赞美之情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全诗以赞美袁炼师的琴技为主题,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高尚的艺术情操和深厚的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