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霸气起秦馀,魋结王封入汉初。
飞辇已迷芳草径,高台犹枕落花渠。
春归燕语新巢湿,日暮莺啼古殿墟。
几度楼船钟鼓歇,萧萧江畔见樵渔。

【注释】

粤台:泛指广东、福建一带的台山。

龙川霸气起秦馀,魋结王封入汉初:意思是说龙川在秦始皇时期已经形成霸气,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建立郡县。魋(tuí)结:形容人头发向上盘成高高的发髻。王封:指封国。汉初:指汉代初期。

飞辇已迷芳草径,高台犹枕落花渠:意思是说飞驰的车子已经迷失在芳香的草地上的路上,高高的台阶还枕着飘零的花瓣。

春归燕语新巢湿,日暮莺啼古殿墟(xū):意思是说春天归来燕子还在叽叽喳喳的叫着,黄昏的时候黄莺的啼叫声却回荡在古老的宫殿废墟上。

几度楼船钟鼓歇,萧萧江畔见樵渔:意思是说多少次战船在楼船上鸣响钟鼓声停止战斗,如今在江边只能看到樵夫、渔民。

【赏析】

此诗写于元朝至正年间诗人任潮州总管时,是一首怀古诗。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事由;颔联写台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变迁;颈联写台山的景色和人文变化;尾联写台山的历史遗迹和现实生活。全诗意境开阔,笔力雄健,感情深沉,是怀古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广东台山时所做。首联以“霸气”和“王封”来揭示台山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并由此展开联想,说明它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为下面写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了铺垫。颔联紧承首联而来,写台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变迁。“飞辇”(车马奔驰)已迷芳草径,高台犹枕落花渠。“飞辇”即飞驰的车子,这里借喻战船。“芳草径”暗指台山的旧路。“高台”指的是台山的古代建筑。“犹枕”二字用得十分巧妙,既表明台山的高峻,又表明台山的险固。“落花渠”则暗示了台山的荒凉,因为“落花渠”是水流经过的地方,水流过的地方自然不会长出花草树木来,因此可以想象得出台山的荒芜。颈联写台山的景色和人文变化。“春归燕语新巢湿,日暮莺啼古殿墟。”这两句是对首联“王封”和“霸气”的具体解释和发挥。“春归”和“日暮”分别写出了时间的推移,而“燕语”和“莺啼”则描绘了动物的活动和声音,生动地表现了台山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夕阳西下的宁静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台山人文变化的感慨。尾联写台山的历史遗迹和现实生活。“几度楼船钟鼓歇,萧萧江畔见樵渔。”这两句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写。“几度”表明了台山多次遭受战乱破坏,而“萧萧”则写出了战后萧条的景象;最后两句则具体写出了战后的凄凉景象和樵夫、渔民的生活现状。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台山从古至今的发展和变迁,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