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不早遇浮丘,尘世蹉跎已白头。
孤榻久怜山狖夕,短蓑长伴野鼯秋。
调高郢雪应难和,路握隋珠怯暗投。
犹赖故人心赏在,每开蓬径待羊求。

【注释】

柬崔千:向崔千送诗。柬,通“聘”,指赠送诗书。

朱培筠:即朱德润,字培筠,号西江,又号瘦菊翁,晚号白华老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浮丘:山名,在今江西丰城县南。

尘世蹉跎:尘世中消磨岁月。蹉跎,白白地流逝时间。

孤榻:孤独的床铺。

长伴:长久相伴。

调高郢雪应难和:比喻自己的诗才很高,别人难以比得上。郢雪,《楚辞·九歌·湘夫人》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句,屈原以美人自喻,后人遂以美人为“郢中人”。郢雪,也作“郢中人”。郢雪指屈原。《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须臾而忘反。”这里以“郢雪”比喻自己的诗才能与屈原相比。

路握隋珠怯暗投:比喻自己才华出众却不敢轻易施展。路,同“辂”,车前横木。隋珠,传说中的隋侯之珠,又名夜光珠。比喻珍贵的宝物。

犹赖故人心赏在:幸亏有老朋友赏识我。故人,老朋友。赏在,欣赏。

蓬径:茅屋前的小路或门前的空地,亦泛指茅屋前的空地。羊求,晋代人羊祜。字叔子,官至征西大将军。羊祜曾任荆州刺史,政绩卓著,深得百姓拥戴。后被诬陷谋反,被诛。羊祜临终时对儿子说:“我死后,可埋于土中,上不封树,下不种谷,勿为立碑,以慰吾心。”羊祜一生清廉,为官正直,死后家中贫寒,无以葬身。羊祜的儿子羊绥,年幼便失去了父亲。后来羊祜的好友范汪将羊祜葬于南阳郡的岘山之上。羊祜生前曾游憩于襄阳城东南角的岘山,山上有羊公碑。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便把羊祜葬于岘山之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崔千的一首七绝,全诗四联,每联五言,共二十字。

第一联“红颜不早遇浮丘,尘世蹉跎已白头”,“浮丘”指山名,在江西丰城县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美丽的女子没有早遇到浮丘这个好男人,在尘世间消磨了岁月已经头发斑白了。诗人借古人典故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爱情的感慨,表现了一种无奈之情。

第二联“孤榻久怜山狖夕,短蓑长伴野鼯秋”,“孤”“长”均为动词,分别译为“孤独”和“长久”。“孤”意为孤单单地,“长”意为长久地。 “山狖”“野鼯”都是动物的名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长时间陪伴着孤独的床上的山猿(山狖)度过漫漫长夜,一直陪伴着野鼠(野鼯)度过寒冷的秋天。诗人借用动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了一种凄美之感。

第三联“调高郢雪应难和,路握隋珠怯暗投”,“郢”字音yǐng,“调”字音dǎo,“握”意为掌握、控制。 “调”为诗歌中的韵律、节奏。”“调高郢雪”意思是:自己的诗才非常高,别人无法和自己相比。“路握隋珠”意思是:自己才华出众却不敢轻易施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己的诗才很高,别人无法和自己相比;自己才华出众却不敢轻易施展。诗人用“郢雪”比喻自己的诗才能与屈原相比,用“隋珠”比喻自己的才华出众却不敢轻易施展。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了一种无奈之意。

第四联“犹赖故人心赏在,每开蓬径待羊求”,“赖”意为依靠、凭借,“赏”意为赞美、赏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幸亏有老朋友赏识我,每次打开茅屋前的空地(蓬径),等待羊求的到来。“犹”意为仍然、还,“羊求”指的是羊祜的儿子羊绥。羊祜生前曾游憩于襄阳城东南角的岘山,山上有羊公碑。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便把羊祜葬于岘山之南。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经历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