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一何高,有怀在泉石。
荡舟渡西泠,秋水今几尺。
渚花泊双桡,岸草纳双屐。
凉风树上至,林影下衣碧。
群动方自营,尘机念俱息。
邂逅方外人,招邀坐深席。
悠然外死生,矧复慨今昔。
我客语正深,仆夫劝还役。
川明月初至,树暗山已夕。
归人樵唱来,落日堕西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游西山》,全诗如下:

游西山
西山一何高,有怀在泉石。
荡舟渡西泠,秋水今几尺?
渚花泊双桡,岸草纳双屐。
凉风树上至,林影下衣碧。
群动方自营,尘机念俱息。
邂逅方外人,招邀坐深席。
悠然外死生,矧复慨今昔。
我客语正深,仆夫劝还役。
川明月初至,树暗山已夕。
归人樵唱来,落日堕西壁。

译文:

游西山
西山多么高啊,我心中充满了思念。
荡起小船渡过西泠江,如今秋天的水有多深?
湖中荷花停船两桨,岸边草丛掩映两履。
清风拂面树叶摇曳,林荫下衣衫染绿。
万物自在自由生长,尘世纷扰都已忘却。
意外遇见得道之人,邀请我们共坐高堂。
悠然自得超脱生死,更何况感慨往昔岁月。
我的客人话语深沉,仆人催促赶快回营。
月亮渐渐升起照亮大地,夜色里山林已经黄昏。
回家的人唱着樵歌归来,夕阳落下西山的西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历西山景色和心境的诗歌。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西山一何高”,便为整首诗设定了基调。西山之高,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远眺,更是心灵上的向往。诗人站在高高的西山之上,俯瞰人间,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情感,贯穿全诗,成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

诗人以“荡舟渡西泠”开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光山色画面。秋水悠悠,仿佛是诗人思绪的延伸,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深远。诗人通过观察湖中的荷花、岸边的草丛,以及感受到的凉风、林荫,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人又转向了对山林的描述。他写道:“群动方自营,尘机念俱息。”在诗人看来,山林中的万物都在自由地生长,而尘世间的种种纷扰和烦恼,都已经消失无踪。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即只有超脱世俗,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诗人以“月出”、“山夕”作为收束,将整个游览过程拉上了帷幕。月亮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山峦在夜色中逐渐隐去,只剩下余晖洒在西山之上。这一画面,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诗人对此却显得泰然处之,这正是他对生命哲学的理解——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只要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就能从容面对一切。

《游西山》是一首表现王维山水意境的作品。它通过对西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