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荒园战伐馀,主人流落未安居。
春来漫拟桑麻长,岁久谁将蔓草除。
慨想农功难自弃,静看人事不如初。
道旁时有栽瓜者,烟雨才分半亩锄。
《荒园有感》是元末明初蓝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后的荒凉园林的感慨。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地解读:
- 一片荒园战伐馀
- 荒园:荒芜的园林,象征着曾经繁华与生机勃勃的地方,因战争而变得荒凉。
- 战伐馀:表示战争结束后,这片园林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和毁灭。
- 主人流落未安居
- 主人:这里指荒园的主人,原本可能过着安逸的生活。
- 流落未安居:表示主人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无法在此安居。
- 春来漫拟桑麻长
- 春来:春天来临,意味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 桑麻长:虽然荒园已不复当年之景,但春天的到来,似乎仍可期盼着希望的萌芽。
- 岁久谁将蔓草除
- 岁久:岁月漫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荒园的荒凉。
- 蔓草除:指那些曾经茂盛的植物,在岁月的侵蚀下,如今已经难以清除。
- 慨想农功难自弃
- 农功:农业耕作,是对农耕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勤劳付出的歌颂。
- 难自弃:尽管荒园荒芜,但诗人感叹农事劳作的价值难以放弃,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
- 静看人事不如初
- **静看”:形容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不随世俗变迁而改变初衷。
- 人事不如初:指世间的变化无常,许多事情都不如最初的美好。
- 道旁时有栽瓜者
- 道旁:描述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道旁有时可以见到种植瓜果的人。
- 时有栽瓜者:表明虽然荒园荒凉,但人间仍有勤劳的农夫,他们仍在为生活而努力。
- 烟雨才分半亩锄
- 烟雨:描绘了一幅朦胧而宁静的画面,暗示着自然景色的宜人。
- 半亩锄:指农田中的一块土地,诗人用“半亩锄”来比喻这片荒园,既指其面积不大,也暗喻这片土地上仍然蕴藏着生命的活力。
这首《荒园有感》不仅描绘了一片战争后荒芜的园林,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悟。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伤痕,也提醒人们在和平年代珍惜当下,思考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