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途汨汨雨霏霏,白黑谁能别是非。
何物功名真拾芥,逼人富贵是危机。
刑章正密飞腾少,礼乐方新揖让稀。
槁木死灰忘世者,杖藜回首立斜晖。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世态炎凉的诗。诗的前两联,写诗人经过泥泞不堪的小路,目睹了雨霏霏、泥泞路滑,又看到白茫茫一片,黑茫茫一片,不知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感到世事难料。后四联,写自己追求功名利禄,想飞黄腾达,但因刑章严正,仕途艰难;礼乐方新,揖让已少,故不能如愿。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对富贵荣华早已看破,但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于是杖藜回首,立在斜阳中。
全诗以“泥途”开篇,用“泥途”、“泥泞”、“雨霏霏”等词渲染气氛,使读者感到作者所行之路,不是平常的泥土路面,而是泥泞不堪、湿漉漉的烂泥路,暗示了作者此次出京,是一次不顺利、艰难的旅行。
诗中出现了两个疑问句:“白黑谁能别是非?”“何物功名真拾芥!”这两个问句,一问世间黑白不分,是非莫辨,二问功名富贵,真是容易得来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逼人富贵是危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黑暗的现实,表明自己对这种社会现实的强烈反感和不满。
第三联“刑章正密飞腾少”一句,写自己追求名利,想飞黄腾达的愿望难以实现。“刑章”指刑法,“正密”指法令严厉,“飞腾”指升官晋爵。这里的意思是说:由于法令正严,自己升官晋爵的机会太少了。
第四联“礼乐方新揖让稀”,写自己希望在礼乐方面有所建树的愿望也难以实现。“礼乐”指封建时代用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各种礼制和音乐制度。“方新”指刚刚建立或开始实行。“揖让”指谦让。这里的意思是说:由于礼制刚刚建立,而自己又没有能力去推行它;音乐制度刚建立起来,而自己又没有机会去使用它。因此,自己只能干瞪眼,无可奈何。
第五联“槁木死灰忘世者,杖藜回首立斜晖”,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态度。“槁木死灰”出自庄子《齐物论》“木石之谓 神人,其可与言乎”,意思是说:枯干的树木和冷却的石头,都是神妙的东西。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对名利富贵漠然置之的人。“杖藜”即手执拐杖,指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人。“回首”指回头顾盼。“立斜晖”指在日落时站立。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像枯木、死灰一样对世事毫不关心的人,他们拄着拐杖回头顾盼,站在斜阳里,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无所追求的态度。
此诗反映了官场黑暗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不平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