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已觉素心违,潦倒山林两布衣。
茅屋春深桑柘薄,石田岁晚稻粱微。
绿尊但用平生足,白发方知往事非。
九曲月明春水碧,夜深同坐钓鱼矶。
次游德芳韵
七言律诗赏析
- 兵戈已觉素心违
- 诗句释义:战争的烽火已经使得原本纯洁的心意产生了改变。
- 关键词解释:兵戈,指战争中的战争;素心,本心的纯净。
- 潦倒山林两布衣
- 诗句释义:在战乱中,诗人只能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穿着朴素的衣服。
- 关键词解释:潦倒,生活贫困、失意;布衣,古代平民常穿的衣服。
- 茅屋春深桑柘薄
- 诗句释义:春天来临,茅草屋外的桑树和柘树长得又矮又稀疏。
- 关键词解释: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春深,春天到来。
- 九曲月明春水碧
- 诗句释义:月光如水,照亮了九曲的小溪,水面显得格外清澈。
- 关键词解释:九曲月,月光形成的九个弯曲;春水,春天的江水。
- 夜深同坐钓鱼矶
- 诗句释义:夜晚,两人坐在钓鱼矶上聊天,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 关键词解释:钓鱼矶,位于江边的岩石上,常用于垂钓;夜深,深夜时分。
诗歌背景与鉴赏
- 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
- 元朝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 蓝仁作为元末明初的文人,其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
- 诗歌内容解读
- “兵戈已觉素心违”描绘了战争对诗人心境的影响,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潦倒山林两布衣”体现了他在战乱中的无奈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
- “茅屋春深桑柘薄”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
- “九曲月明春水碧”则通过月光和水色勾勒出一个宁静的画面。
- “夜深同坐钓鱼矶”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与朋友共度时光的意境。
- 艺术手法分析
- 使用“九曲月”象征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和平与自然的向往。
- 主题与思想价值
- 诗歌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对和平生活的追求。
- 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结语
《次游德芳韵》是一首反映元末社会风貌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