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旧隐傍名山,一落尘埃竟不还。
自倚渭流难变浊,谁知兽食不留斑。
松楸渐觉秋风老,涧壑惟馀夜月闲。
惭愧老兄携弱侄,又修茆屋卧云间。

【注释】

百年旧隐:指隐居生活。

一落尘埃竟不还:意谓自己一生清贫,未能回到故乡。

自倚渭流:意谓只能依靠渭河的流水。

兽食不留斑:意谓野兽不会吃有斑点的东西。

松楸:松柏和墓木。

涧壑惟馀夜月闲:意谓只有夜晚的月光是闲适的。

惭愧老兄携弱侄:惭愧地告诉欧阳雪舟你带着弱小的侄子来了。

又修茆(máo)屋卧云间:意为又盖茅屋在云雾缭绕的山间。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首联“百年旧隐傍名山,一落尘埃竟不还。”诗人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从年轻时开始就隐居在山水之间,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已经年迈,仍然不能回到故乡。这里的“名山”既指家乡,也指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诗人感叹自己的一生如同尘埃一样,被世俗所抛弃,无法再回到那个纯洁的地方。

颔联“自倚渭流难变浊,谁知兽食不留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无奈。渭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深敬仰。然而,他也感叹自己在面对世俗时,就像那被野兽吃掉的斑点一样,无法改变命运。这里的“兽食”既指自然界的生物,也指人类社会中的腐败现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颈联“松楸渐觉秋风老,涧壑惟馀夜月闲。”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在山水之间的生活状态。随着季节的更迭,他感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夜晚的月亮是那么宁静和闲适。这里的“松楸”、“涧壑”都是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象征性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

尾联“惭愧老兄携弱侄,又修茆屋卧云间。”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谦逊的语气告诉欧阳雪舟你带着弱小的侄子来了。这里的“弱侄”既是对欧阳雪舟侄子的称呼,也是对他自己的谦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朋友的尊重和对亲情的重视。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追求。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也是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它既有深沉的哲理,又有真挚的情感,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