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官顿顿食鱼羹,不待侯门有铗声。
老子平生藜藿口,狂来犹欲脍长鲸。

食鱼呈刘河泊 其四

蓝仁,明朝诗人。他的作品《食鱼呈刘河泊 其四》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河官们每日享受着丰盛的鱼羹,无需羡慕侯门有铗之声。而诗人自己,则以藜藿自食,狂放不羁地想要品尝长鲸之美味。

译文:
河官们每天都能享用到美味的鱼羹,他们不必等待有谁在侯门发出“铗”的声音。我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就像野老一样,久思一餐羹食。如今病痛缠身,无力挥动长竿,只能无奈地看着这丰盛的食物。

注释:

  1. 琴高:传说中的一位神仙,以入海捕鱼为生。
  2. 掉尾扬鬐:形容鱼类在水中自由游动的样子。
  3. 野老:指普通百姓,这里泛指那些生活贫苦的人。
  4. 病躯无力:指身体虚弱,无法参与劳动。
  5. 掣长竿:用力拉扯长竿,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无法捕捞到长鲸的情景。
  6. 碧澜:清澈的海水,这里用来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
  7. 羹:一种由多种食材烹制的食品,这里特指鱼羹。
  8. 藜藿口:形容食物简单,只吃藜藿等野菜。
  9. 狂来犹欲脍长鲸:表示虽然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但仍然想尝试一下捕捉长鲸,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食欲和欲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富贵生活的无奈。通过对比河官的奢华与诗人的朴素,展现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即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这种精神追求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拥有的一种高尚品质,也是他们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和乐观的原因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