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寻芳,非游南浦。行舟只把津梁数。御河风景尚依然,园林宛似柴桑里。
水畔鸥迎,莺呼启户。草堂相聚殷勤语。倾心正诉隔年愁,柳条怎绾斜阳暮。

【诗句释义】:

不算寻芳,非游南浦。行舟只把津梁数。御河风景尚依然,园林宛似柴桑里。

御河(即运河),风景依然,宛若柴桑(地名)。

水畔鸥迎,莺呼启户。草堂相聚殷勤语。倾心正诉隔年愁,柳条怎绾斜阳暮。

水边的鸥鸟迎接,黄莺呼唤着打开门;草堂上相聚交谈。倾诉了去年的愁绪,柳条怎么捆扎着夕阳西下的黄昏。

【译文】:

我不是为了寻找春天的美色,也不是去游玩美丽的南浦。只是乘船在运河上行驶,只记得过河的地方。御河水景依然如故,园子宛如柴桑。

水边的鸥鸟迎接,黄莺呼唤着打开门;草堂上相聚交谈。倾心正诉说着去年的愁事,柳条怎么捆扎着夕阳西下的黄昏。

【赏析】:

《踏莎行·春日永丰村庄访女》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为惜别之作,抒发了作者对友人女儿的深情厚谊。全篇从时间、地点和事件三个角度落笔,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算”字一转,点出题旨,不写赏花之乐,而以“非游南浦”开首,便见出词人意趣所在,与上片结句呼应。“非”,表示否定,不是;“游”,指游览,游玩。“南浦”泛指江南水边。“南浦游”,典出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古绝句》:“江南弄波潮未断,南浦晴云望不穷。”

“行舟”二句承上启下,由眼前景物引出对友人女儿的怀念之情。“津梁”,渡口;引申为桥梁。

“御河”,京杭大运河的别称,在今北京城北。“风景”,景色;“宛”,好像;“似”,像。“园林”,庭园。“柴桑”,地名,汉末陶渊明曾隐居于此。这里代指友人女儿所居之地。

“水畔”,指河岸。“鸥”,水鸟名;“莺”,黄莺;“启户”,推开门窗。

“草堂”,指友人女儿所居之处。“相聚”,相会;“话”,谈说、说话。“殷勤语”,亲切交谈。“倾心”,坦诚吐露。

“隔年愁”,指作者因被排挤出朝廷而郁积的愁怨。“柳条”,比喻女子柔婉的情态。

“柳条”,喻指女子柔软的情态,这里用来暗喻女子温柔多情的性格。“怎绾”,怎能束紧。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男女之间爱情的抒情作品,词人巧妙地通过送别的场面刻画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并借此表达了自己渴望与情人重逢的愿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出京城的悲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