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憎折腰事,再拜向高坟。
东晋非前日,南山还暮云。
将持斗酒酹,更以挽歌闻。
不饮缘何事,低回心已醺。
【注释】
1.拜靖节墓:靖节,即陶渊明,字元亮。他曾任彭泽(今属江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权贵,弃职归隐田园。2.折腰事:指做官。3.高坟:坟墓。4.东晋非前日:指晋室南渡后,已非昔日可比。5.南山还暮云:意谓时移世易,景物依旧。6.斗酒:一升酒。7.挽歌:古代一种送葬时唱的哀歌。8.不饮缘何事:不喝酒的原因是什么。9.低回:犹豫徘徊的样子。10.醺:醉。
【译文】
我久已憎恨官场上那卑躬屈膝的事,如今又去祭拜陶渊明的高坟。
东晋已非当年可比,青山依旧,只是夕阳下的云雾飘忽不定。
我将持着一杯美酒来祭祀你,还将吟唱挽歌让你知道这一别是永别。
我之所以不饮酒,是因为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已经陶醉在回忆之中了。
【赏析】
这是一首吊念诗人的朋友陶渊明的诗。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晋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隐士,曾为江州祭酒,后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对友人的追思和怀念,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隐居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意境清远,是一篇优秀的悼亡词。
首句“久憎折腰事”,是说自己厌恶做官,不愿意向权势低头。“再拜向高坟”表明了作者要亲自前去拜谒好友的墓地以示悼念,表达了对好友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第二句“东晋非前日,南山还暮云”,“东晋”指的是陶渊明曾经担任过的地方,“南山”则是指陶渊明的故乡。这两句是说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时期了,但青山依旧,白云缭绕,一切都没有改变。这里的“非前日”和“还暮云”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第三句“将持斗酒酹,更以挽歌闻”,“斗酒”是一种容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两;“酹”是祭祀时的一种方式,即将酒浇在地上表示敬意;“挽歌”则是送葬时所唱的歌曲。这两句是说将要带着美酒前来祭祀陶渊明,并演唱挽歌让他听到这个消息。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又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
第四句“不饮缘何事,低回心已醺”。“不饮”是因为他不想喝酒;而“缘何事”则表示了一种原因,可能是因为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已经陶醉在回忆之中了。这里的“不饮”和“低回”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表现,而“心已醺”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最后一句“不饮缘何事,低回心已醺”是整首诗的总结,也是对全文的升华。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总之,这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悼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