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春梦短,倏忽鬓成丝。
待有身闲日,应无事了时。
卷帘通燕子,沽酒对花枝。
值此芳菲月,愁多奈废诗。

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百年春梦短,倏忽鬓成丝。”

  1. 注释: “百年”指一生,”春梦短”比喻人生的短暂,”倏忽”意为快速,”鬓成丝”形容时间迅速逝去,白发渐生。
  2. 译文: 人生如同短暂的春天,转瞬即逝。
  3.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第二句:“待有身闲日,应无事了时。”

  1. 注释: “身闲日”意为身体空闲,没有外界事务的干扰,”无事了时”表示在无压力的状态下。
  2. 译文: 等到身体空闲,没有外界纷扰的时候。
  3.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清闲生活的向往,希望在没有工作压力的环境中享受生活。

第三句:“卷帘通燕子,沽酒对花枝。”

  1. 注释: “卷帘”是指放下窗帘,”通燕子”意味着燕子飞进屋子,”沽酒对花枝”描述的是准备美酒招待燕子的情景。
  2. 译文: 放下窗帘迎接燕子的到来,摆上酒与花枝共饮。
  3.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第四句:“值此芳菲月,愁多奈废诗。”

  1. 注释: “芳菲月”指的是美丽的月光,”愁多奈废诗”意味着由于忧愁过多,无法再作诗。
  2. 译文: 正值美好的月光下,忧愁太多,以致无法作诗。
  3.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美好时刻所感受到的忧愁,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春梦的比喻、对闲暇时光的期待以及对明月下的忧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自然之美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美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