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向巫闾山上出,不照人间照死骨。
死骨千年更不还,魂随山月度重关。
关山叠叠归魂苦,苍茫不记来时路。
闺中少妇独夜眠,心心嘱梦去寒边。
梦去魂归不得遇,明月如霜草虫语。
注释:
- 关山月: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归来的期盼的古诗。
- 月向巫闾山上出:月亮从巫闾山(今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升起,这里的巫闾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亮升起的地方。
- 不照人间照死骨:月亮虽然照亮了世间万物,但它却没有照到死去的人的骨骼上,象征着对亡人的怀念和哀思。
- 死骨千年更不还:那些逝去的生命,他们的骨头在千年之后也难以回归,表达了对死亡、离别的感慨。
- 魂随山月度重关:亡人的魂魄随着山间的月光越过重重关口,这里象征着他们穿越生死、跨越空间的孤独旅途。
- 关山叠叠归魂苦:重重的关山,使得归魂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困苦。
- 苍茫不记来时路:面对茫茫的山川,亡者可能已经忘记了回家的路,反映了对逝者的深深同情和对生命的无常感叹。
- 闺中少妇独夜眠:一个闺中的少妇独自在夜间入睡,她的心情可能充满了忧郁和思念。
- 心心嘱梦去寒边:她可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亡者的梦境能够带他们到遥远的边疆,这是一种深切的思念和不舍的情绪。
- 明月如霜草虫语:夜晚的月光皎洁如同霜一样冷清,而草丛中的虫鸣声则像是亡人的声音,这既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凄凉的氛围,也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远行他乡之人的深情寄望与哀悼之作。首句以“月向巫闾山上出”开篇,描绘了一幅月亮从巫闾山升起的壮丽画面,同时也寓意着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对亡者的深切悼念,通过“死骨千年更不还”等句,诗人传达了对生与死、离别与重逢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中多次提到“山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亲情的渴望。通过对“魂随山月度重关”的描写,展现了亡者在漫长旅途中的痛苦与挣扎。此外,诗人还将“明月如霜”“草虫语”等自然景象与亡者的情感紧密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气息。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