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信乎!像已经化于舜了。孟子说:“天子让官吏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这是说舜爱象之深,虑象之周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全。不是如此,周公之圣,而管叔、蔡叔不免于难。从这里可以看出象已经化于舜,所以能任贤使能,安然居于其位,恩泽施及百姓,既死而人们怀念他。诸侯的卿大夫受命于天子,大概是仿效舜之封象吧!我于是:相信人性本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那么唐人的毁谤他,据象的开始;如今诸苗人奉事他,承象的终了。这样看来,我将以表章于当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释】
信:确实、的确。
盖:大概、恐怕。
化:变化、转变。
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孟子说:“天子派官吏去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 孟子认为舜是明君,象是贤臣,舜把国家的政权交给象,象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斯盖:这大概是。
盖:大概、估计。
周:周全、周到。
不然:如果不是这样。
周公之圣:指周武王的孙子周公旦(姓姬名旦)是圣人。
管、蔡:指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与侄儿蔡叔度被周公旦排挤出京在外,后来被杀,史称“管、蔡之难”。
见:同“现”,显现的意思。
命:任命。
殆:大概。
兹:此,代指前面提到的“周公之圣”和“管、蔡不免焉”。
仿:类似。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我是这样说的:我相信人性本来善,天下没有不可转化的人。
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那么唐代的毁谤他是从开始的时候起,今天的诸苗人的奉事他是到他死的时候结束。
义:这里指道理、意义。
吾将以表于世:我将用它表明于世间。
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假使人们知道人的不良行为,即使象也会改变的。
虽若:虽然像。
象焉:象啊。
犹可以改:还可以加以改正。
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君子修养德行,达到了极点时,即使是象这样的不仁之人,也可以加以教化。
【赏析】
《象祠记》是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文章通过写象的故事来说明“性善论”,并进一步论证“性即理”、“理即天”的观点。文章先叙述象化于舜,然后引用孟子的话来阐述象之所以能成为贤臣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天下之不善者,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