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注释】蛊:惑乱。
【赏析】此文以“饮泉”为题,意在说明刺史有如饮泉水一般,能净化人的心灵,消除贪赃枉法的现象。
一、二两句,说人好名利的欲望往往被外物所迷惑。
三、四两句,是说有德的官员知道这些道理,并以此为鉴,从而保持了廉洁之心。
五、六两句,是说那些表面上追求名誉的人,实际上却是内心贪婪污秽。
七、八两句,进一步说明,真正懂得道理的人,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使人们明白贪赃枉法是内因,不是外因。
九、十两句,说那些外慕名誉而内心贪婪的人们,不能借机推卸罪责。
十一、十二两句,说刺史这样做,不但是清除岭外的贪官污吏,也是为民请命,为民除害。
十三、十四两句,说明刺史此行并非只是岭外百姓得惠,而是整个岭南地区都蒙受了恩泽。
十五、十六两句,说老百姓和自然界中的泉水都是上天所赐,而刺史正是这个天赐之人。
十七、十八两句,说刺史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为其正直无私,敢言敢行。
十九、二十两句,说那些有禄位的人,大多不喜欢和刺史相处。作者很钦佩刺史有这样的祖风,所以写了这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