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馀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类是也。」
夜航船 · 序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馀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类是也。」
译文:天下的学问中,只有夜航船上的学问最难对付。因为村夫俗子们的学问都是预先准备的,就像瀛洲的十八学士和云台的二十八将一样。稍微差了他们的名字,就会让人笑话他们。他们其实不知道这些名字与他们的学问毫无关系,虽然忘记了名字,也不会妨碍他们的学问。反而认为错乱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以人们只是记住几个口头上的名字,就自称是博学者。我想起我的故乡馀姚,那里的风俗是,无论多么年轻的孩子都会读书,等到二十岁没有成就,才会学习手工艺。因此,各种手艺的人对《性理》、《纲鉴》等书籍都很熟悉,如果被问到其中的一些细节,就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从皇帝的年号到地方的名字都能一一列举出来。这种深厚的学识真是像两间书库一样。然而,这些知识对于文章的考核和理解并没有多大用处,与那些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的人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有人认为:“既然这样,那么古人的名字就不必记忆了。”我认为:“并非如此。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名字,可以不去记忆,就像‘八元’、‘八恺’、‘厨’、‘俊’、‘顾’、‘及’这样的词组。但是对于那些关系到文章理解和分析的名字,就不能不记住,比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类的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