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乃汉室宗亲;幼好结纳,与名士七人为友,时号“江夏八俊”。那七人: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刘表与此七人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为辅。当时看了袁绍书,随令蒯越、蔡瑁引兵一万来截孙坚。坚军方到,蒯越将阵摆开,当先出马。孙坚问曰:“蒯异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越曰:“汝既为汉臣,如何私匿传国之宝?可速留下,放汝归去!”坚大怒,命黄盖出战。蔡瑁舞刀来迎。斗到数合,盖挥鞭打瑁,正中护心镜。瑁拨回马走,孙坚乘势杀过界口。山背后金鼓齐鸣、乃刘表亲自引军来到。孙坚就马上施礼曰:“景升何故信袁绍之书,相逼邻郡?”表曰:“汝匿传国玺,将欲反耶?”坚曰:“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表曰:“汝若要我听信,将随军行李,任我搜看。”坚怒曰:“汝有何力,敢小觑我!”方欲交兵,刘表便退。坚纵马赶去,两山后伏兵齐起,背后蔡瑁、蒯越赶来,将孙坚困在垓心。正是: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宝动刀兵。

【译文】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是汉室的宗亲。他从小就喜欢结交朋友,与七位名士(汝南陈翔、同郡范滂、鲁国孔昱、渤海范康、山阳檀敷、同郡张俭、南阳岑晊)结为好友,当时被称为“江夏八俊”。刘表在这些人中,还有延平人蒯良、襄阳人蔡瑁作为辅佐。当袁绍写信来的时候,刘表就让蒯越和蔡瑁带兵一万人去截断孙坚的路。孙坚的军队刚刚到达,蒯越就把军队摆开了阵势,亲自上前迎战。孙坚问蒯越:“你为什么要带兵来截我的去路?”蒯越说:“你既然是个汉朝的人,为什么不把传国之宝藏好?你可以马上回去,让我放你回去!”孙坚听了非常生气,命令黄盖出战。蔡瑁舞动大刀迎敌,两人战斗了几下,孙坚挥鞭打在蔡瑁的护心镜上。蔡瑁拨转马头逃走了,孙坚乘胜杀了过去。在山的背后,金鼓齐鸣,原来是刘表亲自带军来了。孙坚就马上向刘表行礼说:“景升,你为何相信袁绍的信,要逼我攻击你的邻郡?”刘表说:“你藏有传国玉玺,你是想造反吗?”孙坚说:“如果我有这样的东西,我会死在刀箭之下!”刘表说:“如果你要我听你的指挥,你就把随从行军的物品给我看。”孙坚生气地说:“你有什么东西,敢小觑我!”正要交战的时候,刘表就退了下去。孙坚纵马追赶,两山后面的伏兵一齐起来,背后又来了蔡瑁、蒯越,将孙坚围困在中心地带。正是:传国玉玺得到了没有用处,反而因此引发了战争。

【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与孙坚之间的故事。刘表是汉室的宗亲,与七位名士结为好友,被后人称为“江夏八俊”。他们之间的故事充满了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其中,刘表因为收到了袁绍的命令,带兵前来截断孙坚的去路,而孙坚则因藏有传国的玉玺而感到威胁。双方之间的冲突逐渐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诗中的“荆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位于今天的湖北省一带。这里的“荆州八俊”指的是当地八位有才德的人物,他们共同维护着荆州地区的繁荣稳定。

诗中提到的“传国玉玺”,是古代中国皇帝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孙坚之所以感到威胁,是因为有人怀疑他私藏了这个重要的政治符号。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和权威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于政治合法性的严格要求。

诗中的“玉玺得来无用处”,这句话表达了孙坚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愤懑。他原本是一个忠诚于汉朝的将军,但因为私藏传国玉玺而被卷入了一场政治纷争。这不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荣誉,还让他陷入了一场无法预料的战争之中。

这首诗通过描绘孙坚与刘表之间的政治斗争,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和权威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同时,它也展现了孙坚作为一个忠诚的将军,在面对政治风波时的无奈和愤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