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方到门道边,城门上崩下一条火梁来,正打着曹操战马后胯,那马扑地倒了。操用手托梁推放地上,手臂须发,尽被烧伤。典韦回马来救,恰好夏侯渊亦到。两个同救起曹操,突火而出。操乘渊马,典韦杀条大路而走。直混战到天明,操方回寨。

诗句:

1 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

  1. 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
  2. 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
  3. 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
  4. 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5. 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6. 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
  7. 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
  8. 曹操随后亦出。
  9. 方到门道边,城门上崩下一条火梁来,正打着曹操战马后胯,那马扑地倒了。
  10. 操用手托梁推放地上,手臂须发,尽被烧伤。
  11. 典韦回马来救,恰好夏侯渊亦到。
  12. 两个同救起曹操,突火而出。
  13. 操乘渊马,典韦杀条大路而走。
  14. 直混战到天明,操方回寨。

译文:

曹操见典韦杀了出去,四面围来的人马,无法冲出南门;又转向北门,却看到吕布挥戟跃马而来。曹操用手遮住脸,加速骑马冲过去。吕布骑马在后面追赶过来,把戟刺向曹操的头盔上问道:“曹操在哪里?”曹操反指向前方说:“前面的骑着黄色马匹的是他。”吕布听说后,丢下曹操,骑马向前追赶。曹操掉头往东门跑去,正好碰到典韦。典韦护着曹操,杀出一条血路到达城门边,城门上扔下一条火梁来,正击中曹操的战马后腿,那匹马倒地。曹操用手托住火梁放下在地上,手臂和头发都被烧伤。典韦回马来救,恰好夏侯渊也到了。两个一起救起曹操,冲过火线出来。曹操骑夏侯渊的马,典韦杀出一条路逃走。一直战斗到天亮,曹操才回到营帐。

注释:

  1. 曹操: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诗中是其部属之一,为刘备手下的将领。
  2. 典韦: 名籍,字令武(一说字子仲),三国时期曹魏武将。因其勇猛善战,被曹操封为都尉。
  3. 吕布: 东汉末年名将,与刘备结盟共抗曹操,后因背叛而被曹操所杀。
  4. 陶恭祖: 曹操手下的谋士。此诗中未提及其身份和具体事件,但可能参与了某些策略或决策过程。
  5. 四下里人马截来: 四周都有曹操的军队截住去路,说明当时战事紧急,曹操处于不利地位。
  6. 曹操以手掩面: 表现了曹操在危机中的紧张和恐慌。
  7. 夏侯渊: 夏侯惇之子,官至征西大将军,领兵多次抵御蜀军进攻。
  8. 崩下一条火梁: 描述战斗中的一种战术行动,即使用突然的攻势迫使敌人后退或者投降。
  9. 须发尽被烧伤: 形容战斗中的惨烈程度,几乎全身都被火焰烧伤。
  10. 典韦回马来救: 典韦再次返回战场,救援已经陷入困境的曹操。
  11. 夏侯渊亦到: 夏侯渊也赶到了战场,增加了救援的力量。
  12. 突火而出: 指在大火中突破重围,成功逃生。
  13. 操乘渊马: 曹操骑夏侯渊的马,利用夏侯渊的战马迅速逃脱。
  14. 典韦杀出一条血路: 形容经过激烈的战斗,典韦杀出了一条生路。
  15. 直混战到天明: 直到天色破晓时,双方仍在激战中。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曹操与吕布之间的一场激烈冲突。首先描绘了曹操在遭遇伏击时的狼狈处境,接着转入典韦的英勇救援,最后通过夏侯渊加入战斗,曹操得以突围并继续追击吕布。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战场的紧张氛围,还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英勇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