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辞表,到许都见操。操遂拜嵩为侍中,领零陵太守。荀彧曰:“韩嵩来观动静,未有微功,重加此职,祢衡又无音耗,丞相遣而不问,何也?”操曰:“祢衡辱吾太甚,故借刘表手杀之,何必再问?”遂遣韩嵩回荆州说刘表。
嵩回见表,称颂朝廷盛德,劝表遣子入侍,表大怒曰:“汝怀二心耶!”欲斩之。嵩大叫曰:“将军负嵩,焉不负将军!”蒯良曰:“嵩未去之前,先有此言矣。”刘表遂赦之。
人报黄祖斩了祢衡,表问其故,对曰:“黄祖与祢衡共饮,皆醉。祖问衡曰:‘君在许都有何人物?’衡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祖曰:‘似我何如?’衡曰:‘汝似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祖大怒曰:“汝以我为土木偶人耶!’遂斩之。衡至死骂不绝口,”刘表闻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于鹦鹉洲边。后人有诗叹曰:“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却说曹操知祢衡受害,笑曰:“腐儒舌剑,反自杀矣!”因不见刘表来降,便欲兴兵问罪。荀彧谏曰:“袁绍未平,刘备未灭,而欲用兵江汉,是犹舍心腹而顺手足也。可先灭袁绍,后灭刘备,江汉可一扫而平矣。”操从之。
诗句:嵩辞表,到许都见操。
译文:韩嵩离开后见到曹操,曹操便拜他为侍中,并让他担任零陵太守。荀彧说:“韩嵩来访,没有显示他的功绩,却突然给他更高的官职,而祢衡也没有消息,丞相派他却没有询问,这是什么情况呢?”曹操回答说:“祢衡侮辱我太厉害了,所以我借刘表的手杀了他,为什么还要再问?”于是曹操就派韩嵩回荆州劝说刘表。
注释:1. 韩嵩(?-208),字巨源,东汉时期的人物。他是南阳郡西鄂县人,曾任汉朝的侍中和零陵太守等职。2. 荀彧(?-212),字文若,东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曹操的主要谋士和顾问,对曹操夺取天下有着重要的贡献。3. 黄祖(?-219),字公覆,东汉末年的名将。他曾在江夏郡任太守,后来投降了刘备,成为蜀汉的一部分力量。4. 孔融(153年或154年-208年),字德舆,东汉末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是北海相,后被宦官孙程所杀。5. 杨德祖(?-208年),字子山,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是九江太守,后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杀害。6. 袁绍(?-202年),字本初,东汉末年的军阀。他曾是冀州牧和大将军,后被曹操击败并杀死。7.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未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是平原郡的平原县人,后来成为蜀汉的创建者之一。8.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是魏国的创始人,也是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权者。
赏析:这首诗主要讲述了韩嵩在曹操面前称赞朝廷盛德,并劝说刘表派遣子入侍的故事。韩嵩的言论反映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刘表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性格。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