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曹操诈患头风,召吉平用药。平自思曰:“此贼合休!”暗藏毒药入府。操卧于床上,令平下药。平曰:“此病可一服即愈。”教取药罐,当面煎之。药已半干,平已暗下毒药,亲自送上。操知有毒,故意迟延不服。平曰:“乘热服之,少汗即愈。”操起曰:“汝既读儒书,必知礼义: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父有疾饮药,子先尝之。汝为我心腹之人,何不先尝而后进?”平曰:“药以治病,何用人尝?”平知事已泄,纵步向前,扯住操耳而灌之。操推药泼地,砖皆迸裂。
操未及言,左右已将吉平执下。操曰:“吾岂有疾,特试汝耳!汝果有害我之心!”遂唤二十个精壮狱卒,执平至后园拷问。操坐于亭上,将平缚倒于地。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操笑曰:“量汝是个医人,安敢下毒害我?必有人唆使你来。你说出那人,我便饶你。”平叱之曰:“汝乃欺君罔上之贼,天下皆欲杀汝,岂独我乎!”操再三磨问。平怒曰:“我自欲杀汝,安有人使我来?今事不成,惟死而已!”操怒,教狱卒痛打。打到两个时辰,皮开肉裂,血流满阶。操恐打死,无可对证,令狱卒揪去静处,权且将息。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其中第二十三回主要讲述了曹操与祢衡的故事。祢衡(字正平),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辞赋家,因直言不讳而得罪于曹操,被曹操下令斩首。然而在临刑之前,他却利用自己的机智和才学,成功说服了狱卒,使得曹操改变了主意,最终得以逃脱一死。这一故事充分展示了祢衡的智慧和才华,以及他在生死关头的冷静与勇敢。
译文:
次日,曹操假装患头风,召请祢衡用药。祢衡自思:“此贼合休!”暗藏毒药入府。操卧于床上,令平下药。平曰:“此病可一服即愈。”教取药罐,当面煎之。药已半干,平已暗下毒药,亲自送上。操知有毒,故意迟延不服。平曰:“乘热服之,少汗即愈。”操起曰:“汝既读儒书,必知礼义: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父有疾饮药,子先尝之。汝为我心腹之人,何不先尝而后进?”平曰:“药以治病,何用人尝?”平知事已泄,纵步向前,扯住操耳而灌之。操推药泼地,砖皆迸裂。
注释:
- 曹操: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魏的实际奠基人。他的政治手腕非常高明,但性格残忍、多疑,对部下极为苛刻。
- 祢衡: 东汉末年杰出的文学家和辞赋家。他的文采飞扬,言辞犀利,敢于直言不讳,因此得罪了曹操。
- 吉平: 曹操的亲信医官,也是曹操身边的密探。他对曹操忠心耿耿,但同时也因为忠诚而遭受了不幸的命运。
- 药罐: 用于熬煮药物的容器。
- 炙热: 形容温度高,热量大。这里指药汤温度很高。
- 趁热服之: 趁着药汤温度较高的时候服用,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 乘热服之,少汗即愈: 趁着药汤温度较高的时候服用,这样服药后会出汗,有助于病情好转。
- 吾岂有疾: 曹操表示自己没有生病,是在试探祢衡。
- 我自欲杀汝: 祢衡表示自己想要杀死曹操。
- 安有人唆使: 谁又唆使你来呢?这里表示祢衡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别人的唆使。
- 你说出那人: 如果你说出那个人来的话,我就饶了你。
- 量汝是个医人: 你认为我是个医生吗?
- 安敢下毒害我: 我怎么能下毒害你呢?
- 惟死而已: 只有死路一条了。
赏析:
《三国演义》中的祢衡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有才华横溢的一面,也有因直言不讳而招来的杀身之祸的一面。在这个故事中,祢衡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说服了狱卒,使得曹操改变了主意,最终得以逃脱一死。这不仅是对他的智慧和才能的肯定,也展现了他在面临生死关头时的冷静与勇敢。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曹操的多疑和残忍,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通过这个故事情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