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袁尚与审配商议:“今曹兵运粮入白沟,必来攻冀州,如之奈何?”配曰:“可发檄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运粮道;令沮授之子沮鹄守邯郸,遥为声援。主公可进兵平原,急攻袁谭。先绝袁谭,然后破曹。”袁尚大喜,留审配与陈琳守冀州,使马延、张顗二将为先锋,连夜起兵攻打平原。
谭知尚兵来近,告急于操。操曰:“吾今番必得冀州矣。”正说间,适许攸自许昌来;闻尚又攻谭,入见操曰:“丞相坐守于此,岂欲待天雷击杀二袁乎?”操笑曰:“吾已料定矣。”遂令曹洪先进兵攻邺,操自引一军来攻尹楷。兵临本境,楷引军来迎。楷出马,操曰:“许仲康安在?”许褚应声而出,纵马直取尹楷。楷措手不及,被许褚一刀斩于马下,余众奔溃。操尽招降之,即勒兵取邯郸。沮鹄进兵来迎。张辽出马,与鹄交锋。战不三合,鹄大败,辽从后追赶。两马相离不远,辽急取弓射之,应弦落马。操指挥军马掩杀,众皆奔散。
诗句:
- 且说袁尚与审配商议:“今曹兵运粮入白沟,必来攻冀州,如之奈何?”
- 配曰:“可发檄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运粮道;令沮授之子沮鹄守邯郸,遥为声援。主公可进兵平原,急攻袁谭。先绝袁谭,然后破曹。”
译文:
——再说袁尚与审配商量道:“目前曹兵正在运粮至白沟,必定会前来攻打冀州,这怎么办呢?”
——配回答说:“可以让武安长的尹楷率军驻守毛城,以便打通上党运粮通道;同时命令沮授的儿子沮鹄镇守邯郸,作为远方的声援。主公您再进军平原,速攻袁谭,先把袁谭击败,然后再去攻破曹操。”
——袁尚听了非常高兴,留下审配和陈琳镇守冀州,让马延和张顗担任先锋,连夜起兵前去攻打平原。
——袁谭得知袁尚的军队逼近,急忙向曹操求救。曹操说:“我现在一定能够夺得冀州的了。”正当此时,恰好许攸从许昌赶来;听闻袁尚又攻打谭,就进见曹操说:“丞相在这里坐镇,难道想等待天雷击杀袁、谭二兄弟吗?”曹操笑道:“我已料定此事。”于是命令曹洪先进攻邺城,自己率领大军前来攻击尹楷。当曹洪的军队来到冀州本境时,尹楷带军迎战。尹楷一马当先出阵,曹操问道:“许仲康在哪里?”许褚应声而出,纵马直取尹楷。尹楷措手不及,被许褚一刀斩于马下,剩余士兵纷纷溃散。曹操随后招降了他们,随即领兵攻取了邯郸。沮鹄率军迎击,张辽也出战与沮鹄交锋。交战不几下,沮鹄大败,张辽从后方紧追不舍。两马相距不远,张辽急忙搭弓瞄准,一箭命中,沮鹄落马。曹操指挥军队掩杀过去,敌人纷纷奔逃溃散。
注释:
- “且说”:这里表示引入下文的内容,是一种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叙事方法。
- “运粮入白沟”:指的是军队运输粮草至白沟河。
- “必来攻冀州,如之奈何?”:意思是如果曹军来袭,该如何应对?这是袁尚对形势的担忧和询问。
- “配曰”:此处是引用审配的回应。
- “令沮授之子沮鹄守邯郸”:命令沮授的儿子沮鹄镇守邯郸,作为远方的声援。
- “操自引一军来攻尹楷”:曹操亲自带领一军进攻尹楷。
- “许褚应声而出”:许褚立即应声而出,表明他的反应非常迅速。
- “操指挥军马掩杀”:曹操指挥军队进行掩杀。
- “操挥鞭指麾,左右驰突。”:曹操挥动马鞭指挥军队冲锋陷阵。
- “操即命诸将引兵分三路以继之。”:曹操立即命令各将领领兵分三路支援。
- “操勒兵取邯郸”:曹操领兵夺取邯郸。
- “操挥鞭指麾”:曹操挥舞马鞭指挥军队行动。
- “操即命诸将引兵分三路以继之。”:曹操立即命令各将领领兵分三路继续作战。
- “操指挥军马掩杀”:曹操指挥军队进行掩杀。
- “操麾军绕寨而走”:曹操指挥军队环绕敌军营寨而撤退。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曹操在袁绍和袁尚之间的战争中的策略和行动。首先,曹操通过智谋和策略成功预测了袁尚的行动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随后,他亲自出征并取得了胜利,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同时,文中也展示了曹操如何通过激励士气、巧妙布局以及灵活变通来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体现了他高超的战术智慧和坚定的军事决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