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云长在上流用布袋遏住河水,黄昏时分,望见新野火起;至四更,忽听得下流头人喊马嘶,急令军士一齐掣起布袋,水势滔天,望下流冲去,曹军人马俱溺于水中,死者极多。曹仁引众将望水势慢处夺路而走。行到博陵渡口,只听喊声大起,一军拦路,当先大将,乃张飞也,大叫:“曹贼快来纳命!”曹军大惊。正是:城内才看红焰吐,水边又遇黑风来。

未知曹仁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诗句:

1 却说 - 这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语,用来指代前文提及的事情。在此句中指的是之前提到的关于云长用布袋遏住河水的情景。

  1. 云长在上流 - “云长”是刘备的字,此处特指刘备。“上流”是指河流上游,这里用来描述云长的位置。
  2. 用布袋遏住 - 描述云长使用布袋阻挡水流的方法。
  3. 黄昏时分 - 表示时间是在傍晚。
  4. 望见新野火起 - 描述了云长在黄昏时看到新野(今河南新野)地区发生火灾的情形。
  5. 四更 - 古代计时法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代的一个时辰。四更指的是夜晚的第四个小时。
  6. 急令军士一齐 - 命令士兵们迅速响应。
  7. 掣起布袋 - 从布袋里抽出绳索或工具来。
  8. 水势滔天 - 形容水流非常汹涌澎湃。
  9. 曹军人马俱溺于水中 - 所有曹操的士兵都被淹没在水中。
  10. 死者极多 - 指被水淹死的士兵数量非常多。
  11. 博陵渡口 - 地点名称,位于河南省境内。
  12. 当先大将 - 最前面的将领。
  13. 张飞也 - 指出现在博陵渡口的将领是张飞。
  14. 大叫 - 大声呼叫。
  15. 曹贼快来纳命 - 威胁曹操的军队赶快投降。
  16. 曹军大惊 - 受到惊吓,害怕了。

译文:

在上流位置,关羽运用布袋阻止河水,当夜幕降临时,他看见新野起火,到了四更的时候,突然听到下游传来人声马嘶,他立刻让士兵一齐抽出布袋,激起的水势浩荡,冲向下游,曹军的士兵被淹死在河中,死者很多。曹仁带领着众人向博陵渡口逃走,当他们走到那儿时,听到呐喊声越来越大,前方挡住去路的是张飞,张飞高喊:“曹操的贼人快点投降!”曹军大为惊恐。

注释:

  • 却说:在这里指刘备在上流阻挡河水的情况。
  • 云长在上流:这里的“云长”是刘备的字,指的是刘备。
  • 用布袋遏住:描述关羽如何用布袋来控制水流。
  • 黄昏时分:指傍晚时分,通常为一天中日落前后的时间。
  • 望见新野火起:在黄昏时发现新野(今河南新野)发生了火灾。
  • 四更:按照古代的时间划分,晚上四点到六点之间称为一更至五更,其中四点为初更,六点为子夜。
  • 急令军士一齐:紧急命令士兵立即行动。
  • 掣起布袋:将布袋里的绳子或其它工具取出来。
  • 水势滔天:形容水流非常猛烈,像海浪一样。
  • 曹军人马俱溺于水中:指所有的曹操的士兵都被洪水淹没。
  • 死者极多:死亡的士兵非常多。
  • 博陵渡口:一个地理位置,在河南省境内。
  • 当先大将:前面最勇猛的将领。
  • 张飞也:指出现在博陵渡口的是张飞。
  • 大叫:高声呼喊。
  • 曹贼快来纳命:要求曹操的军队快点投降。
  • 曹军大惊:因为张飞的出现而感到恐惧。

赏析: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三国时期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小说。此篇描述了赤壁之战期间的一个关键时刻,即曹操的军队在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后,陷入恐慌和混乱之中。通过这段描写,作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以及他在危急时刻采取的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对自然力量的恐惧以及对英雄领袖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