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张飞赶来,接着玄德、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刘封、糜芳已安排船只等候,遂一齐渡河,尽望樊城而去,孔明教将船筏放火烧毁。却说曹仁收拾残军,就新野屯住,使曹洪去见曹操,具言失利之事。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传令军士一面搜山,一面填塞白河。令大军分作八路,一齐去取樊城。刘晔曰:“丞相初至襄阳,必须先买民心,今刘备尽迁新野百姓入樊城,若我兵径进,二县为齑粉矣;不如先使人招降刘备。备即不降,亦可见我爱民之心;若其来降,则荆州之地,可不战而定也。”操从其言,便问:“谁可为使?”刘晔曰:“徐庶与刘备至厚,今现在军中,何不命他一往?”操曰:“他去恐不复来。”晔曰:“他若不来,贻笑于人矣。丞相勿疑。”操乃召徐庶至,谓曰:“我本欲踏平樊城,奈怜众百姓之命。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玉石俱焚。吾知公忠义,故特使公往。愿勿相负。”
【诗句】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张飞赶来,接着玄德、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刘封、糜芳已安排船只等候,遂一齐渡河,尽望樊城而去,孔明教将船筏放火烧毁。
【译文】
张飞因为关羽放过了曹操的追兵,便带领军队从下游发起进攻,截住了曹仁的军队,双方在河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突然遇到许褚,张飞便与他交战起来。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而逃。张飞紧追不舍,随后刘备、诸葛亮也赶到了河边,一起沿着河向上游进发。刘封、糜芳已经准备好了船只,等待大家过河,于是大家一起渡河,朝着樊城的方向前进,诸葛亮让大家把船和筏子点上火烧毁。
【注释】
-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以勇猛著称。
- 关公:指关羽,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以忠诚和武艺高强闻名。
- 曹仁:字子孝,曹操的部将,曾驻守樊城,后来成为曹军的将领。
- 许褚:字仲康,曹操的亲信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
- 樊城: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之一。
- 徐庶(Xu Shu):字元直,东汉末年的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后归顺了蜀汉。
- 诸葛村夫:诸葛亮的谦称,意指诸葛亮的智谋像村夫一样质朴无华。
- 襄阳:现在的河南省襄城县一带,是三国时期襄阳郡的治所,也是诸葛亮曾经屯兵的地方。
- 百姓:这里的“民”指的是普通百姓,即平民。
- 八方:八个方向。此处形容三军浩荡,兵力强大的气势。
- 新野:现位于中国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境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要地。
- 襄阳:现位于中国湖北省襄州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 徐庶与刘备:徐庶是刘备的挚友,两人关系深厚,共同参与过多次军事行动。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三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场景,通过张飞、关公、许褚、曹仁等人之间的战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画卷。诗中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三国时代将领们的英勇形象和战争的激烈程度。同时,通过对战事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局面。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画面感,能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时期,感受到当时的战争气氛和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