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诗句翻译
张飞怒目圆睁,手持蛇矛立于桥上,
曹仁等将领疑有伏兵,不敢靠近桥。
曹操闻讯急忙上马,前来查看,
张飞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
译文
当阳长坂桥的战场上,曹操的部队被刘备的部下赵云所救,但此时张飞已率领二十余名骑兵在桥上布阵。他手执长枪,目光如炬,横枪立马,威风凛凛。见此情形,曹军将领们疑有伏兵,纷纷勒马不前,只得在桥西一字排开,不敢轻举妄动。曹操得知消息后,急忙率军赶来。面对如此气势,曹操心生退意,但张飞却更加愤怒,声若巨雷,誓要与敌军决一死战。
注释
- 当阳长坂桥: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
- 赵云:刘备麾下的勇将。
-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来成为魏国的奠基者。
-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发明家。
- 黄口孺子:指小孩子。
- 病体樵夫:形容身体虚弱的人。
- 震天价响:形容声音巨大,如同雷鸣一般。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张飞在长坂坡上的英勇形象和战场气氛。诗中的张飞不仅是一位勇猛的将军,更是一个具有极高威望和人格魅力的英雄人物。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勇猛,也反映了当时军队中将领们的畏惧心理。这首诗通过对张飞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英勇无畏、豪气冲天的气概,同时也揭示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复杂性和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