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吴国太见孙权疑惑不决,乃谓之曰:“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权大喜,即遣使往鄱阳请周瑜议事。原来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曹操大军至汉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议军机事。使者未发,周瑜已先到。鲁肃与瑜最厚,先来接着,将前项事细述一番。周瑜曰:“子敬休忧,瑜自有主张。今可速请孔明来相见。”鲁肃上马去了。

周瑜方才歇息,忽报张昭、顾雍、张纮、步骘四人来相探。瑜接入堂中坐定,叙寒温毕。张昭曰:“都督知江东之利害否?”瑜曰:“未知也。”昭曰:“曹操拥众百万,屯于汉上,昨传檄文至此,欲请主公会猎于江夏。虽有相吞之意,尚未露其形。昭等劝主公且降之,庶免江东之祸。不想鲁子敬从江夏带刘备军师诸葛亮至此,彼因自欲雪愤,特下说词以激主公。子敬却执迷不悟。正欲待都督一决。”瑜曰:“公等之见皆同否?”顾雍等曰:“所议皆同。”瑜曰:“吾亦欲降久矣。公等请回,明早见主公,自有定议。”昭等辞去。

诗句

三国演义 · 第四十四回 ·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译文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诸葛亮巧妙激发了周瑜,孙权决定攻破曹操。

注释

  1. 吴国太:指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女性人物之一,孙权的母亲,她的意见在孙权决策时具有重要影响。

  2. 先姊遗言:指的是吴国太对孙权的嘱托或建议。

  3. 伯符临终有言:指的是孙权的父亲孙权临终前所说的话,暗示着对儿子未来事务的处理方式。

  4. 张昭:东吴的重要谋士,与周瑜、鲁肃等人共同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

  5. 鲁肃:东吴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周瑜的好友,也是孙权的亲信大臣之一。

  6. 柴桑郡:东吴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境内。

  7. 鄱阳湖: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北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

  8. 汉上:指的是汉水上游地区,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9. 刘备军师诸葛亮:指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诸葛亮,以其智谋和战略见长,曾为刘备出谋划策。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中描述赤壁之战前夕的一次对话,主要展示了孙权和周瑜、鲁肃之间的政治博弈以及他们对未来战事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张昭”和“顾雍”等角色都对孙权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言论和建议成为孙权作出决策的重要参考。此外,诗中还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影响力,他的到来使得孙权重新考量了对曹操的态度。整个诗篇充满了紧张的政治气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古代战争中权谋斗争的残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